北京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顶层设计 一批“数字大脑”基层上岗
近年来,“回天大脑”“政务晓屋”“智慧村章”等一系列数字政务应用落地,实实在在地提升着办事群众的体验。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获悉,北京市正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一个个“数字大脑”正在基层上岗。
“数字大脑”给群众“三省”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一度被称为“睡城”,存在职住失衡、交通拥堵、公共服务滞后等短板。现在,“数字大脑”引入回天地区的基层治理,一手掌握着辖区六街一镇的政务数据、基层业务数据和社会第三方数据,曾经的难题解开了。以交通出行为例,“大脑”一转,给居民指的路少堵十分钟,到地方就能享受错时共享停车,不必再绕着圈找车位。
门头沟区斋堂镇地处深山区,下辖的沿河村距离镇政府有17公里,村民办理部分政务事项需村里签字审批后,再到镇上盖章。可往返的公交车一天只有两趟,打车来回需花费大约100元。斋堂镇的“智慧村章”系统引公章“进”了村,群众“省时、省事、省钱”。同时,“云后台”为用章建起“安全锁”。
数据多跑路,群众就少跑腿。海淀区以国产“长安链”为底链,在互联网搭建起一条“共识链”,围绕异地办事需求形成200余项通办清单;丰台区将45个单位、1900余个审批事项“一门”通办,已服务办事群众130余万人次;大兴区“政务晓屋”将政务服务延伸至社区、乡村、商务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等终端,布设在5个镇街的8台服务终端已经让群众少跑了540余公里,节约办事时间超过1万分钟。
“智慧社区”将全面推广应用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数字化社区建设工程,是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标杆引领工程之一。智慧社区的建设,要让数据实现有序流动,借助“城市大脑”让智力、数据价值资源为基层赋能,优化社区微生态,实现社区智慧化与“产城人”一体化同步发展,以促进基层减负增效。
近年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逐渐服务于基层治理。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社区期待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通过整体设计实现数据的统筹、整合、互认,依托统一平台建立完善的数据推送机制,并实现数据活化、持续更新,在不同层级、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本市目前正在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建设用“生活感受”评分
日前在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专题论坛上发布的《数字化基层治理研究报告和典型案例集》,整合了本市已建成的16个数字化基层治理优秀案例。
北京物联网学会理事长王志良说:“数字化基层治理永远在路上,只有百姓感到满意,它才有意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基层治理是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主要交汇点和落脚点,智慧城市建设的好坏,最终要依靠社区居民的生活感受来反映。
已经上岗的“数字大脑”还将不断升级。比如“回天大脑”将不断进化,居民将能看到更多智慧化应用场景,生活在更便利的生活圈,享受到更多的数字化便利。市经信局副局长潘锋表示,高标准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已成为首都各界共识。本市将在“智慧城市2.0”建设框架下,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模式升级,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助力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