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期待博物馆“奇妙夜”更奇妙
今年暑期,京城夜晚有了消夏好去处——不少博物馆开放夜场,特色讲解、民俗体验等活动带领市民夜游博物馆,享受文化大餐。近日,记者走访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白塔寺管理处等多家博物馆发现,市民热抢名额的同时也期待博物馆夜场不是日间模式的简单延伸,而是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奇妙夜”。
开放不全削弱体验感
上周四恰逢七夕节,不少博物馆在传统节日前后专开夜场。当晚6时30分,一场特色讲解活动在石刻馆室外展示区举行,数十名观众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夜游五塔寺,听石刻文物故事,与家人共赴七夕“游园会”。近30分钟的讲解,观众频频点赞。“很少有机会夜游博物馆,一家人过来涨了不少知识。”观众黄亮说,他对中国的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非常感兴趣,女儿和妻子也受到影响,特别爱逛博物馆、听文物故事,“小朋友和我们都收获了独特的夜游体验,遗憾的是夜场不开放塔室和室内展厅,很多馆藏精品看不到了。”
王先生和女友都是文博爱好者,特意在下班后赶来参加活动。“19时20分左右进馆,还是晚了点,没赶上讲解。”王先生说,作为观众,他特别理解工作人员的辛苦,但也希望博物馆能为上班族提供更充裕的参与时间,可以组织社会志愿者适当增加一些讲解。
其他博物馆也有类似的情况。在自然馆、天文馆等博物馆,记者随机采访了15位市民,有9位表示“夜场志愿者和服务人员的数量较少”。还有市民反应,有些展厅到了夜场就关闭了。“带着孩子到指定的地点参加活动,沿途经过的地方有些关着灯,体验感不太好。”市民朱女士说。
还有一些博物馆的夜场,只是延长了开放时间。“白天没时间陪孩子逛博物馆,延时开放正好提供了亲子活动的条件。”市民舒女士说,单纯的看展很难吸引小朋友,“希望博物馆的夜场活动能丰富起来。”
精心活动场场爆满
前不久,“在白塔寺遇见梅兰芳”“无关风月话昆曲”两场活动在白塔寺相继上演。置身古香古色的文物古建中,来自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京剧院等单位的演员为观众带来戏曲视听盛宴;修缮后的大觉宝殿首次对外开放,中国戏曲学院的青年教师与观众畅聊昆曲艺术。两场活动广受好评,还有不少没抢到入场券的市民给白塔寺留言:“希望之后的夜场活动多放点票。”
以这两场活动为开端,白塔寺联合梅兰芳纪念馆、白塔寺药店等合作单位打造了一系列“白塔之夜”活动,前不久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晚风电影院”“八月八玩转白塔”“夕阳下的妙音颂钵”“书香妙应寺”……活动预告一出,不少市民纷纷留言。市民马先生从小在白塔寺周边生活长大,他说:“设计者走心了,每个夜场主题都很有特色,预约的时候场场爆满,儿时的‘老街坊’白塔寺正通过这种方式‘活’起来。”
“量体裁衣”才能叫好又叫座
在采访过程中,“有趣”“有特色”等关键词成为大部分市民对博物馆夜场的期待,也有博物馆工作人员表达了目前博物馆遇到的困难,有工作人员透露,现在开放规模仍受限制。“按照规定,展厅的讲解还没有全面恢复,举办夜场活动也面临政策、资金支持等问题。”一位在文博机构从事社教活动策划的工作人员说,夜场开放还要考虑人员、空间、设备,以及长时间光照对文物的影响等问题,与其他博物馆、文旅公司等合作,引入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活动是不少文博机构的选择。
博物馆怎样打造叫好又叫座“奇妙夜”?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认为,夜场活动也是博物馆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结合传统节日、寒暑假等特定的时间节点推出夜场活动,是博物馆亲近观众的一种良好方式。策划夜场活动也要注意“量体裁衣”,挖掘馆藏特色,用好用足馆内的文物资源和展示空间。他举例说:“比如我们馆的特色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可以结合二十四节气推出不同主题的夜场活动。我们还利用场地优势,在夜场开放了馆外的长廊,邀请观众走上长廊欣赏奥林匹克公园夜景。”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