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谷只应花自染
北京西北,燕山余脉,昌平区流村镇老峪沟村与河北怀来隔山相望。海拔1400余米的高山草甸上,黄花遍野,风送清凉。流村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柳东伟,忽然双臂一张仰面躺进茂密的草木中。高天流云赏心,黄花染谷悦目,果然惬意非常。
然而这惬意中的幸福与喜悦,非汗滴禾下土的人们不能够品尝。山上自然生长的野生黄花有数百亩,每年8月,遍地金黄,当地人称之为“黄花坡”。这片金黄正向整个沟谷蔓延:山下开辟了新黄花坡,200多亩。那里花开得更旺,沿着山势,一层层立在山腰,已长得一人多高。村民们正穿梭在漫山金色之间,将鲜嫩的黄花采摘入筐。
5年前,新黄花坡还是一片荒地。那时老峪沟没有像样的产业,上岁数的村民种玉米、卖杏仁,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子则是全市挂名的低收入村。
2017年,区、镇开展低收入精准帮扶,具体任务落在了流村农业合作社肩上,柳东伟带着政策和资金到老峪沟找出路。“当时是大夏天,镇里闷热,上了山就凉快很多。”柳东伟回忆,走到黄花坡,见到不少人在拍照、采摘,一问都是城里游客。“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黄花,在人家眼中是稀罕物。”
既然冷凉气候适合黄花生长,为何不引种到山下,游客不用爬山也一样能欣赏。柳东伟说动了当时的老峪沟村党支部书记陈永。紧接着,合作社分别在老峪沟村和相邻的长峪城村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离村近、光照充足的山坡引种黄花。
平整土地,栽苗种植,水到渠成,等到头年收获的季节,出了岔子。为给刚摘下的黄花保鲜,柳东伟把小型冷库搬到了新黄花坡,接电线过程中剐断了村民的核桃树枝。村民不依不饶,赔偿不说,还要求改线。柳东伟慌了,改线,整个花期就耽误了,之前全白忙活。他赶紧和陈永去做工作,“核桃树一年收益才几百元,黄花卖好了人均都能增收好几千元,您掂量掂量,哪头轻哪头重?”几经劝说,村民终于接受补偿,不再要求改线。冷库到位,有惊无险,黄花的储存问题得以解决。
类似的难题克服了一桩接一桩。柳东伟翻出手机中的老照片,“瞧,黄花一年比一年开得旺盛,参与种植的农户也越来越多。”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来了,为村里引进了黄花优新品种,一次种植可以生长受益20年;山下的加工厂已建成,可以制作干黄花、黄花酱;民俗户的农家饭中,也摆上了凉拌黄花菜……
目前,全村已有100多名村民在“黄花产业链”上就业,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游客来得多了,农家院里的生意越来越火,老峪沟村“脱低摘帽”。
“接下来,我们准备在新黄花坡增加景观小品、亲子娱乐设施,打造成新黄花坡景区,还要在村内道路两侧种植观赏性黄花,建个黄花大道……”柳东伟滔滔不绝。清风徐来,黄花摇动,在山谷里织出一片锦绣。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