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佳木斯郊区:念好“三字诀” 力求“三个新”

发布时间:2022-12-14 15:20: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佳木斯12月14日消息(记者马俊玮 通讯员杨铁锋)佳木斯市郊区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贯彻“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始终坚持把加强“三农”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重大的民心工程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扎实推动郊区“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念好“悟”字诀,探索近郊农业新路子

  对于郊区这样的农业大区而言,“三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围绕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郊区狠抓落实、真抓实干,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郊区依托三面环绕佳木斯市的地缘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优先发展设施农业、共享农业、特色农业,走集约化、精细化、高效化的近郊农业新路子,把郊区建设成为佳木斯市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让郊区农业既有“颜值”又有质量。通过深入实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小而精”“新优特”的质量效益型农业,为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区域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项目化为抓手,做优做精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重点打造以平安、望江、莲江口等乡镇为主体的高质高效农业示范带,以四丰、长发、西格木等乡镇为主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示范带,以长青、沿江、敖其、大来等乡镇为主体的民俗民宿乡村旅游示范带,激发农业经济增长活力;持续加强农业生态保护,认真落实林长制、湖长制、田长制,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山水林田湖草重点工程治理,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全力助推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念好“实”字诀,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郊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思想上和工作中做到民生为本、民生优先,紧紧围绕“强农富民”的总目标,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等问题,办好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郊区一方面坚持以防止返贫为重点,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加强动态监测,落实帮扶政策,兜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另一方面,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优质粮食工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7.33万亩;按照“稳粮扩豆增蔬”的总体思路,全力以赴调整种植结构,累计建成15个蔬菜生产小区和8个蔬菜生产基地;加快推进谷实生猪代养场等规模养殖场建设进度,今年生猪出栏数达到63万头,生猪调出大县地位不断稳固;稳定2万亩水产养殖面积,推广1.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鼓励一季付士米业、龙军米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加收入;构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产业融合化,打造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农业样板,将郊区打造成为城市的“后花园”、市民的“大厨房”。

  念好“新”字诀,夺取“三农”工作新成效

  郊区始终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推进“三农”工作。郊区坚决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赋能“三农”,让优势充分发挥,短板持续补齐,更好地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郊区围绕绿色兴农、科技助农、品牌强农,积极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直播电商共享基地,建设“互联网+农业”服务网点,累计上线本地农特产品500余款,冬梅豆粉、佳凤富硒米、粒粒纯源等优质品牌产品远销海内外,累计包裹上行量超过500万件,被评为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加强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郊区绿色食品认证面积稳定在50万亩,创建“二品一标”品牌73个;加快发展以中医药、食用菌、鲜食玉米等为重点的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绿色菜园、观光菜园、扶贫菜园,建成“菜园革命”示范村62个;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积极发展以梅花鹿、马鹿、蜜蜂、鹌鹑、狐貉为中心的特色养殖业,2022年畜牧业产值预计实现32.2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8%;重点实施“1369”发展战略,着重打造佳滨路沿线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万庆稻田公园等生态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大力发展集农家乐旅游模式、休闲度假旅游模式、回归自然旅游模式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助推农业兴旺、农村优美、农民增收。

  在今后的工作中,郊区将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于担当的勇气,锐意进取、奋发图强、埋头苦干,奋力开创郊区“三农”发展新局面,为新时代“三农”发展努力奋斗。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