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血脂检测列入中小学体检常规项有无必要?已迫在眉睫!

发布时间:2023-04-06 08:43:00来源: 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由中国血脂管理指南修订联合专家委员会修订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与2016年旧版相比,新版《指南》特别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血脂异常对人体有哪些损害?作为一种“成人病”、“老年病”,为何儿童青少年也成为高发群体?有必要将血脂检测“常态化”么?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的新变化 图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血脂检测4+3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在血脂检查中被称为“血脂四项”,通过这四项的数值,基本就可以判定一个人的血脂是否正常。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的总含量,该指标升高则表示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将沉积在血管中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变成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而也被称为血管的“清道夫”,数值越高越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罪魁祸首”,它负责将肝脏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但却不负责将送出的胆固醇收回,这个指标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大。甘油三酯是人体脂肪的组成部分,可以为人体储存和供给能量。甘油三酯升高,往往与饮食有关,甘油三酯指标升高严重时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在新版《指南》中,除了传统的“血脂四项”,还新增了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这三项作为血脂常规检测项目。

  高血脂≠肥胖

  实际上,比较瘦的人也会因遗传、饮食或是其它疾病等因素出现血脂异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刘健表示,高血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时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遗传、饮食、年龄、运动、吸烟和其他疾病等,肥胖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有些儿童明明偏瘦,血脂却明显增高,这可能是因为孩子所在家庭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如果一级亲属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或二级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等患有心血管疾病,这些孩子很可能出现血脂问题。

  虽说血脂异常和身材胖瘦没有必然联系,但如果肥胖,出现高脂血症的概率会高出许多。数据显示,我国6-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是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10%;而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与这两个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相当。

  应对肥胖,要“管住嘴、迈开腿”;对付血脂异常这两招也同样奏效。刘健表示,饮食不当很容易引起高脂血症,如摄入过多的糖类、淀粉类食物、食用动物的脂肪及内脏、油炸食物等等,而这些食物恰恰都是儿童喜爱的。因此,家里有儿童或青少年,家长更应该注重清淡饮食。

  此外,其它一些因素如久坐、缺乏运动、情绪不稳定等也会引发血脂异常。

  皮肤病?眼病?其实是高脂血症

  一部分人在血脂出现异常时会出现非特异性的症状,比如头晕犯困,即便补觉也无济于事;有人会出现腿抽筋,补钙或休息都不能缓解症状——其实是因为过多的胆固醇积聚在肌肉中,刺激肌肉收缩,如果不从血脂角度分析病情则很容易耽误诊治;还有部分人会出现腹痛,尤其在吃了油腻的东西后,严重时可能会因甘油三酯过高而诱发胰腺炎。

  

  出现在儿童身上的“黄色素瘤”(图源:厦门市第三医院)

  此外,血脂异常还会引发两种容易被“误导”的身体问题,一个是皮肤出现色斑,另一个是视力下降。长期摄入过多高脂肪食物会引起脂肪代谢异常,会导致体内大量胆固醇沉积,从而形成各种类型的黄色片状物。它们往往会出现在上眼睑,还可能长在眼睛外围、手肘、脚后跟、臀部等部位,出现所谓的“黄色素瘤”。当血液和眼睛里的房水中脂类物质含量过高,在角膜组织内沉积,会在角膜边缘形成灰白色的环;如果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进一步增多,脂蛋白漏出侵犯到黄斑,就会影响视力。

  预防血脂问题,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远远高于成人。2017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检出率为20.3%,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为5.0%,3.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而高胆固醇血症检出率较2004年已增加近3倍。

  青少年时期的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会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老年病”埋下病根。这些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儿童血脂异常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儿童青少年很有必要检查血脂,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这个角度看,预防高脂血症应该“从娃娃抓起”。

  监制:李谦

  记者:杨扬

  编辑:马千雯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