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市生态农场将达500家
近日,北京市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交流会在昌平区小汤山召开。记者获悉,今年本市计划培育建设生态农场50家,实际上有76家农业园区通过了专家组综合评价,将于近期公示。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生态农场数量将达到500家左右。
什么是生态农场?记者随专家来到昌平银黄农业园一探究竟。温暖湿润的日光温室里,青翠欲滴的番茄藤攀在吊线上,藤上隐约可见青涩的果实。只见成排的番茄藤被整齐地种植在长条形的槽中,垄间铺着白色的膜布。银黄农业园负责人秦爱腾介绍,膜布下是半土壤半基质的新栽培模式,兼具基质栽培保水保肥的优点与地栽的低成本,更加整洁的地面也更方便市民采摘。棚内嗡嗡飞舞的“采花使者”熊蜂替代了人工授粉,可以有效改善果型、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棚外也有不少生态设施。比如空地上建立生态岛,种植小麦、中草药、香料等多种作物,给野生动物提供食物与繁衍场所。
为何要大力支持农业园建设生态农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负责人夏胜银说,生态农场是一种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开展生态农场建设将有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全面引领本市绿色农业发展。
“今年全市共有82家农业园区申报市级生态农场,其中76家已通过逐级推荐申报、形式审查、材料初评、现场复核、综合评议等程序,将于近期公示。”北京市生态农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生态农场唤醒田野生机。在推进生态农场进一步发展的规划中,北京市将探索构建一套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把生态农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三品一标”的重要抓手。此外,对国家级、市级生态农场,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支持途径、支持方式,并与创新团队加强对接,将生态农场建设作为农业低碳循环发展的切入点和科研合作、成果推广的平台。
近日,北京市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交流会在昌平区小汤山召开。记者获悉,今年本市计划培育建设生态农场50家,实际上有76家农业园区通过了专家组综合评价,将于近期公示。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市生态农场数量将达到500家左右。
什么是生态农场?记者随专家来到昌平银黄农业园一探究竟。温暖湿润的日光温室里,青翠欲滴的番茄藤攀在吊线上,藤上隐约可见青涩的果实。只见成排的番茄藤被整齐地种植在长条形的槽中,垄间铺着白色的膜布。银黄农业园负责人秦爱腾介绍,膜布下是半土壤半基质的新栽培模式,兼具基质栽培保水保肥的优点与地栽的低成本,更加整洁的地面也更方便市民采摘。棚内嗡嗡飞舞的“采花使者”熊蜂替代了人工授粉,可以有效改善果型、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棚外也有不少生态设施。比如空地上建立生态岛,种植小麦、中草药、香料等多种作物,给野生动物提供食物与繁衍场所。
为何要大力支持农业园建设生态农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生态建设处负责人夏胜银说,生态农场是一种保护环境、发展农业的新模式,开展生态农场建设将有力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效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全面引领本市绿色农业发展。
“今年全市共有82家农业园区申报市级生态农场,其中76家已通过逐级推荐申报、形式审查、材料初评、现场复核、综合评议等程序,将于近期公示。”北京市生态农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
生态农场唤醒田野生机。在推进生态农场进一步发展的规划中,北京市将探索构建一套生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把生态农场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三品一标”的重要抓手。此外,对国家级、市级生态农场,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支持途径、支持方式,并与创新团队加强对接,将生态农场建设作为农业低碳循环发展的切入点和科研合作、成果推广的平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