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新闻

北京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发布 与120调度指挥联通

发布时间:2023-11-22 08:44:00来源: 千龙网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11月21日,以“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 共建健康北京”为主题的北京市急救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现场发布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子地图,实现了AED信息与北京120调度指挥系统联通。

  在北京师范大学主会场,现场开展了急救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对北京师范大学100名学生代表进行了AED使用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记者看到,打开微信搜索“北京120”小程序,点开首页“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即可进入地图。根据提示开放使用者位置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附近的AED,并按照距离由近及远排序。点击“到这去”功能,可链接电子地图启动导航,指引使用者找到AED。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应急办副主任于海玲介绍,目前,有关部门已制定了统一的社会急救培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初步构建了社会急救培训体系。相关部门已累计开展急救取证培训约50万人次,线上、线下急救科普培训和宣传覆盖8000万人次。“后续,我们还会继续以教授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和AED使用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指出,近年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了全市统一呼救号码,统一指挥调度,北京成为全国唯一实现统一指挥、一级调度的省市,急救效率明显提高。完成470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和21个救护车洗消站标准化建设,配置院前救护车1066辆,其中负压救护车达到437辆,急救网络覆盖城乡,布局更加公平可及,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呼叫满足率稳定在99%以上,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左右。

  专业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急救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和重要的技术支撑。李昂表示,目前,全市已完成重点公共场所配置5000台AED的目标任务,编制了AED电子地图,实现了AED信息与120指挥调度系统联通。已配置的AED和培训的人员多次成功抢救公共场所突发心脏骤停患者,发挥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作用。

  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需要各有关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久久为功,李昂号召大家积极参与进来,成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宣传队和播种机,共同构建“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关键时刻愿出手、能出手、敢出手的良好社会急救氛围。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北京急救中心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协办,并在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设分会场。来自北京市社会急救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及院前急救机构、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工作专家委员会、各重点公共场所行业领域等270余人参加活动。

  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11月21日,以“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 共建健康北京”为主题的北京市急救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现场发布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电子地图,实现了AED信息与北京120调度指挥系统联通。

  在北京师范大学主会场,现场开展了急救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对北京师范大学100名学生代表进行了AED使用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记者看到,打开微信搜索“北京120”小程序,点开首页“重点公共场所AED电子地图”即可进入地图。根据提示开放使用者位置信息,系统会自动显示附近的AED,并按照距离由近及远排序。点击“到这去”功能,可链接电子地图启动导航,指引使用者找到AED。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应急办副主任于海玲介绍,目前,有关部门已制定了统一的社会急救培训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初步构建了社会急救培训体系。相关部门已累计开展急救取证培训约50万人次,线上、线下急救科普培训和宣传覆盖8000万人次。“后续,我们还会继续以教授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和AED使用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指出,近年来,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了全市统一呼救号码,统一指挥调度,北京成为全国唯一实现统一指挥、一级调度的省市,急救效率明显提高。完成470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和21个救护车洗消站标准化建设,配置院前救护车1066辆,其中负压救护车达到437辆,急救网络覆盖城乡,布局更加公平可及,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呼叫满足率稳定在99%以上,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左右。

  专业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急救能力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和重要的技术支撑。李昂表示,目前,全市已完成重点公共场所配置5000台AED的目标任务,编制了AED电子地图,实现了AED信息与120指挥调度系统联通。已配置的AED和培训的人员多次成功抢救公共场所突发心脏骤停患者,发挥了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作用。

  社会急救能力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需要各有关部门、单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久久为功,李昂号召大家积极参与进来,成为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宣传队和播种机,共同构建“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关键时刻愿出手、能出手、敢出手的良好社会急救氛围。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北京急救中心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协办,并在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设分会场。来自北京市社会急救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区卫生健康部门及院前急救机构、北京市社会急救培训工作专家委员会、各重点公共场所行业领域等270余人参加活动。

(责编: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