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投入2151万元帮扶京郊薄弱村
“村集体原来没什么收入,自从国企结对帮扶以来,现在经营性收入每年都达到30多万元。”密云区冯家峪镇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启刚说,仅北控共享农场每年订单式直采收入就有20多万元。让他底气更足的是,未来北控集团还将投资5000万元在村里建旅游接待中心。
朱家峪村只是一个缩影。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今年国企通过实施85个产业项目、投入2151万元资金,进一步巩固“消薄”成果。截至11月底,市属国企所帮扶的北京远郊区1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消薄”任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闲置民宅变身网红民宿
村集体经济要实现稳定增收,产业发展是根本。自2021年以来,市属国企开始“一村一策”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增收,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
大量民宅闲置,成为当下农村的普遍现象。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使其成为一个个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帮扶过程中,不少国企把盘活闲置民宅当作助力村集体增收的突破口。
一批由闲置民宅变身而来的特色民宿正在涌现。在平谷区金海湖镇向阳村,首创集团利用村里依山傍水逐草的自然生态和少数民族特色,建设休闲民宿群。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回收13处村民闲置房屋,改造升级后用于旅游接待。目前,3处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明年就能迎客。
在京西门头沟区雁翅镇松树村,北投集团也在尝试进一步挖掘村里的旅游资源,并吸引社会资本一道将闲置民宅开发建设为特色民宿,力争成为具有松树村特色的网红打卡地。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明年6月营业。
据了解,这些扎根各村的民宿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将优先招聘当地村民,让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屋顶光伏成村里“阳光银行”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时间长,被称为“阳光银行”的屋顶光伏发电产业成为京郊的一道新风景。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发电是市国资委系统第一批在集体经济薄弱村建成落地的产业项目,在全市“消薄”行动中起到示范作用。
两年多来,北京电控、祥龙公司、城建集团、一轻控股、首开集团、北京国管等陆续在对口帮扶村推进光伏屋顶安装,仅用几个月就完成方案制定和项目建设,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为村集体每年创造超10万元的固定收益,且持续20年以上。
比如在密云区大城子镇北沟村,祥龙公司推进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100多万度,不仅能为村集体带来48万元收益,而且还为安装光伏发电的村民增收72万元。“晒着太阳,躺着赚钱。”不少村民高兴地说,屋顶光伏电站不仅每年为自家省下两三千元的电费,余电上网还能带来几千元的固定收入。
特色产业持续“造血”
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普遍特点是山地多、耕地少。在国企帮扶之下,各村纷纷打出特色产业牌,让村里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实现持续“造血”。
这两年帮扶中,首发集团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密云区大城子镇庄户峪村实地考察调研,对村集体自有的老梨窖进行改造,并种植平菇。两批共种植1.2万根菌棒,还增加榆黄菇、黄金针菇等品种,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带来17万元的收入。
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公司帮扶门头沟区王平镇胜利村种植特色高山有机芦笋。目前已推广种植12亩,后期还可进行鲜芦笋深加工,明年可形成产出,预计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
而首旅集团所属北京野生动物园则将企业供应链延伸到平谷区金海湖镇上堡子村。通过跟村里签订玉米采购、活鸡活兔养殖收购等协议,企业定向指导村集体种玉米,生产的玉米用于饲养活鸡活兔等,这些活体小动物再供动物园老虎、豹子等肉食类动物食用。随着这条特色产业链形成,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
“村集体原来没什么收入,自从国企结对帮扶以来,现在经营性收入每年都达到30多万元。”密云区冯家峪镇朱家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王启刚说,仅北控共享农场每年订单式直采收入就有20多万元。让他底气更足的是,未来北控集团还将投资5000万元在村里建旅游接待中心。
朱家峪村只是一个缩影。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今年国企通过实施85个产业项目、投入2151万元资金,进一步巩固“消薄”成果。截至11月底,市属国企所帮扶的北京远郊区1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已全部提前一个月完成年度“消薄”任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闲置民宅变身网红民宿
村集体经济要实现稳定增收,产业发展是根本。自2021年以来,市属国企开始“一村一策”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增收,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
大量民宅闲置,成为当下农村的普遍现象。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使其成为一个个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帮扶过程中,不少国企把盘活闲置民宅当作助力村集体增收的突破口。
一批由闲置民宅变身而来的特色民宿正在涌现。在平谷区金海湖镇向阳村,首创集团利用村里依山傍水逐草的自然生态和少数民族特色,建设休闲民宿群。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回收13处村民闲置房屋,改造升级后用于旅游接待。目前,3处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明年就能迎客。
在京西门头沟区雁翅镇松树村,北投集团也在尝试进一步挖掘村里的旅游资源,并吸引社会资本一道将闲置民宅开发建设为特色民宿,力争成为具有松树村特色的网红打卡地。目前工程正在施工中,预计明年6月营业。
据了解,这些扎根各村的民宿项目在建设和运营中将优先招聘当地村民,让家门口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屋顶光伏成村里“阳光银行”
投资小、见效快、收益时间长,被称为“阳光银行”的屋顶光伏发电产业成为京郊的一道新风景。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光伏发电是市国资委系统第一批在集体经济薄弱村建成落地的产业项目,在全市“消薄”行动中起到示范作用。
两年多来,北京电控、祥龙公司、城建集团、一轻控股、首开集团、北京国管等陆续在对口帮扶村推进光伏屋顶安装,仅用几个月就完成方案制定和项目建设,实现当年投资、当年建成、当年见效,为村集体每年创造超10万元的固定收益,且持续20年以上。
比如在密云区大城子镇北沟村,祥龙公司推进的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量达100多万度,不仅能为村集体带来48万元收益,而且还为安装光伏发电的村民增收72万元。“晒着太阳,躺着赚钱。”不少村民高兴地说,屋顶光伏电站不仅每年为自家省下两三千元的电费,余电上网还能带来几千元的固定收入。
特色产业持续“造血”
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普遍特点是山地多、耕地少。在国企帮扶之下,各村纷纷打出特色产业牌,让村里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实现持续“造血”。
这两年帮扶中,首发集团多次邀请农业专家到密云区大城子镇庄户峪村实地考察调研,对村集体自有的老梨窖进行改造,并种植平菇。两批共种植1.2万根菌棒,还增加榆黄菇、黄金针菇等品种,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带来17万元的收入。
京能集团所属北京热力公司帮扶门头沟区王平镇胜利村种植特色高山有机芦笋。目前已推广种植12亩,后期还可进行鲜芦笋深加工,明年可形成产出,预计可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
而首旅集团所属北京野生动物园则将企业供应链延伸到平谷区金海湖镇上堡子村。通过跟村里签订玉米采购、活鸡活兔养殖收购等协议,企业定向指导村集体种玉米,生产的玉米用于饲养活鸡活兔等,这些活体小动物再供动物园老虎、豹子等肉食类动物食用。随着这条特色产业链形成,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40多万元的收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