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一张表 方便基层人
如何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这不仅是对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的考验,更是对基层生态环保人的挑战。
近日,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四川省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指南(2020)》(以下简称《指南》),旨在提升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能力,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绘制格局表,让基层统筹做好“统”与“专”
谈到为何出台《指南》,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与对外合作处处长茆爽表示:“这是适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需要。”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涉及领域宽、内容广,相关职能从发展改革部门划转后,基层生态环境部门在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过程中普遍面临工作方向不明、控排思路不清、支撑保障不足等突出问题。
“市县一级不知道该怎么干,亟须加强对基层如何开展重点工作的指导。”茆爽说,这个文件是一个大胆探索和有益尝试,将市、县生态环境部门的重点工作以文字形式明确下来,方便基层生态环境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
《指南》指出,基层生态环境部门要统筹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统”,也要扎实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专”,推动构建应对气候变化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气候变化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相互配合、各地方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
为了方便理解,《指南》专门绘制了一张格局表,让基层生态环保人更直观地理解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每一项工作,以及需要对接的部门。
■ 细化常规+创新,为基层提供路线图
虽然只有寥寥数页,但不管是从工作特点到工作格局,还是如何做好常规工作,到主动创新,《指南》都提出了明确内容和思考方向。
《指南》明确,基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分为常规工作和创新工作。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为主,县级重在推动落实具体工作。
茆爽表示,希望市县在做好综合统筹协调、分解考核目标任务、核算温室气体排放、参与碳市场建设、开展低碳试点示范、扩大资金项目投入、加强信息发布宣传等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在减排达峰、产业培育、试点示范、机制创新、交流合作、能力建设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比如,在减排达峰方面,要结合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承担牵头研究提出本地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线图、组织开展达峰行动等具体工作建议,以及研究提出本地区主导产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路线图建议。在特色优势产业推广碳足迹、碳标签,推动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在产业培育方面,配合推动培育能源互联网、氢能、储能、碳咨询、碳盘查、碳金融、碳资产管理等低碳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在试点示范方面,会同相关部门征集推广零碳、减碳和储碳技术,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重大技术示范应用。配合推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甲烷减排示范工程、近零建筑和零碳建筑示范建设。
在机制创新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推动良性循环的碳普惠碳积分机制,协调金融等部门开展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扩大绿色信贷规模,发行绿色气候债券,有序推广灾害保险。
在能力建设方面,要探索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环境执法,结合实际推动低碳发展信息化、法制化和标准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