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基层学科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让人民群众就近享受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启动会在山东省德州市举行。
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下称“工程”)将以德州市为试点地区,通过远程、面授、进修和专家驻点帮扶等方式,全面帮助德州市当地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建设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提升,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试点工程将以介入专科作为先行学科,落实并推进德州市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解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这两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问题。
德州市常务副市长刘长民主持会议,德州市市委书记李猛、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理事长曹锡荣、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秦成勇致辞。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山东省卫生健康委相关领导、国内顶尖专家学者、行业企业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与会,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为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人员临床诊疗能力的提升贡献力量。
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国卫生健康系统经历了一次全方位考验,在应对这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其中突出的问题包括专业人才短缺、专科治疗水平不足等。
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科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力,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
秦成勇表示,县域医共体建立了政府领导下的紧密型管理机制,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贯通的组织构架,统一了人财物的调配。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县域医共体需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能力,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实现医防融合、平战结合,最终发展成为县域内的健康共同体。
“整合县域内医疗资源、提升整体服务能力,是医共体发展的核心内容。”秦成勇表示,通过对医疗资源整合,医共体在人才资源调配、技术统一培训、物资统一管理等方面能够形成优势。通过整合医疗资源使医疗服务更贴近百姓,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将是县域医共体今后的发展方向。
重视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建设
我国医师总量不足,且医护资源分布不均衡。据相关统计,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386.7万人,农村执业(助理)医师43.5万人。2019年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77人(德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超过4人)。医师过度集中在大城市三甲医院,但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和偏远山区医师数量十分有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首诊治疗能力是实现分级诊疗的前提,首先要解决人才短板的问题。此次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工程在德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试点,不仅能够带动我们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更为分级诊疗的落实起到推动作用。”德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程吉东表示,“此次,我们将以往点对点帮扶的单一模式升级到体系的建立,包括培训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建设体系等,这会对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提升起到关键的作用。德州市人民医院有信心和能力做好连接上级医院和县域医院的桥梁,以介入学科为切入点,起到示范标杆作用,带动其他学科共同提升。”
据介绍,德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继续教育中心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基地,其微创介入中心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介入医学专项能力培训项目教学基地,目前已有30位医生进入培训体系,计划在2021年,敦促学员将所学介入治疗手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杨爱平表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短板是一个普遍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通过专项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基层医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要形成长效机制,整合优质医疗资源,多形式、多维度地开展人才培养和帮扶工作,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服务能力。
加强学科建设助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提高医护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医院整体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德州市试点就是以介入学科作为先行学科,帮助德州市辖区内医院在肿瘤微创等6类介入学科领域实现提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教授邹英华表示:“目前省、市、县、乡四级的医疗服务水平差别明显,尤其是后三者之间。通过该工程,要将‘硬件’和‘软件’都得到提升。我们的目标是让县向市看齐,计划在3年~5年时间培养3000名~5000名县域医生,在分享先进的医疗理念的同时,提高适宜技术水平,让更多县域患者能够获益。”
德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旭斌说:“依照国家指导的介入专科建设标准,本教学基地将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从外周血管介入、神经介入、胸部介入、腹部介入、泌尿生殖介入、骨骼肌肉介入这些亚专业方向开展教学培训工作。我们将从技术和培训两个方面着手,让基地发挥出最大效能。一是把尚未开展的12类微创介入技术列出清单,制定三年规划,列出技术成长目录,加强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医院等密切合作,在各位微创介入专家的帮助下,力争实现介入技术目录的全覆盖。二是以介入技术水平提升为突破口,带动基地教学能力及医院发展。着手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教学体系,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通过手术示教、远程会诊、驻点进修、建立视频库等多种方式,帮助基层卫生机构提高介入诊疗能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通过该项目,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多个科室进行专业培训,同时组建微创介入专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还实现由远程诊断到远程治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办公室,全面支持工作开展。据悉,目前基金会已捐赠价值1700余万元医疗设备,募集价值3000余万元手术示教指导设备。曹锡荣表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融动社会资源,精准把控医生需求,为建立健全分层、分级、分类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体系贡献力量,让捐助方的爱心物资落到实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