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山村大学生返乡创业:从“反面教材”到“正面典型”

陈强 发布时间:2020-08-17 09:05:00来源: 中国青年报

  大学生返乡创业 从“反面教材”到“正面典型”

  11年前,杜赢是福建省福鼎市赤溪村第一个走出山村的大学生。令乡亲们费解的是,他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工作,而是选择回乡从事白茶生产工作。

  对杜赢来说,回乡创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说,2013年以前,福鼎当地以产绿茶为主。白茶与绿茶的制作工艺不同,虽然赤溪村家家户户都有几亩茶园,但村里没有白茶加工厂,茶叶没法就地消化,村民得肩挑手提到外地出售。加工成白茶,不仅售价高,而且经得起长期存放,即使当年卖不掉也不用担心变质。

  当时,亲朋好友都劝杜赢找个安稳的工作。但他下决心赌一把,“穷怕了,反正一无所有”。小时候,父母外出打工供他和妹妹念书,“条件非常艰苦”。杜赢心想,如果按父母的建议去当教师、领一份工资,在短时间内根本没法改变家里贫穷的状况;如果创业成功,或许五六年就能大变样。

  父母东拼西凑了10万元,再加上村干部跟银行担保贷款的10万元,杜赢靠着这些本钱开了家小茶厂,向附近一位小有名气的师傅学习制作白茶的工艺。

  尽管杜赢开厂后提高了当地茶叶的收购价格,但他还是被村民视为“反面教材”。创业之初的窘迫被大家看在眼里,老人们私下议论:“读了大学还回来干农活,那何必上大学呢?”

  杜赢说,为了推销白茶,“除了新疆、西藏,其他省份都去过,但大多数时候都吃了闭门羹”。他不死心,依然挨家挨户递名片。

  转折发生在创业两年后的2015年,此后,茶厂的营业额以每年100万元的速度递增。去年,茶厂纯利润达四五十万。在杜赢看来,这是他长期在外跑客户、频繁参加专业茶博会对接客商的结果。白茶产业步入正轨后,家里便还清了债务。

  杜赢的白茶事业也给村民带来了甜头。2013年,当地一亩茶园收入4000元左右,现在多了一倍以上。如今村民们改口称赞杜赢,“以后读大学,就要读成他这样的”。

  这个90后青年逆袭的故事不仅改变了村里老人的观念,也吸引了一些年轻人返乡创业。杜赢认为,自己之所以成功,是赶上了国家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好政策,也恰好在白茶的快速发展期介入了这一行业。

  当然,这还与“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的发展分不开。2015年,高等级公路开通后,赤溪村到高速公路口只需20分钟,赤溪村的生态旅游业红火起来,将近三分之一的白茶销量是由游客撑起来的。

  杜赢告诉记者,他下半年准备扩建厂房,一方面代客户仓储,节省对方的储存成本,同时可以容纳更多的客人到现场体验制茶。“赤溪白茶要走出去,品牌得更响亮,让客商对我们更有信心”。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