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黎乡”端稳“旅游饭”
“世外黎乡”端稳“旅游饭”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是海南“母亲河”南渡江的发源地,森林覆盖率达98%,也是海南生态环境最优美的乡镇。但同时,这里也是海南最偏远、最贫穷、最落后的乡镇。
守着“绿水青山”的王下人被贫穷困扰了很长时间,始终没能找到致富路径。为了彻底摆脱贫穷,昌江县委县政府贯彻生态补偿机制,转变王下人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坚持实施教育移民工程,斩断致贫根源;紧抓生态环境和黎族文化这两张“王牌”,打通“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之路,黎族同胞们吃上“旅游饭”,奔向小康生活。
三块石头垒个灶,四根木桩一张床,一条麻绳全家挂,住茅草房,吃山兰米,这就是王下人曾经的生活。由于人多地少,烧山种稻、焚山而猎成了王下人不得已的谋生手段。2003年前后,烧山开荒虽被禁止,但仍屡禁不绝。
三派村村民符春英经营着一家农家乐,“要不是因为生态补偿,我现在还要经常上山砍柴讨生活呢”。符春英告诉记者,她的父辈们一辈子都在山里谋生活。
2007年前后,符春英拿到政府发放的生态补偿金,全家5口人每月共165元。符春英说,钱虽然不多,但是从那时起,村民们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再也没有人烧山开荒了。
为了彻底掘除穷根,昌江在王下乡实施“教育移民”工程,激活内生动力,打通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精神末梢”,改变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实现“扶智”带动“扶志”的双赢。“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实施14年来,王下乡共有952人走出大山,从连续15年没有高中生到如今123人考上大学、500多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2014年我从昌江职业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毕业后,在北京找了份工作,每个月有6000多元收入。如果没有教育移民,我可能还在大山里混日子。”王下乡村民韩建鹏说。
今年5月1日,王下乡“黎花三里”旅游项目面世,5天内接待游客3万多人。项目包括“诗里画里”三派村、“时光里”洪水村、“酒里歌里”浪论村,一步一里各有风情,一草一木都记录着“中国第一黎乡”的生动画面。据介绍,“黎花三里”旅游项目以黎族文化为魂,在就地取材、不乱拆迁也不乱造景,保护好当地生态文化、生态环境、黎族文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村民生活旅游化、村民生活场景景区化。未来,这里还将逐步开启美丽乡村游、美丽乡村深度游等,让百姓能够真正在文化助旅过程中端稳这碗“旅游饭”。
昌江县委书记黄金城介绍,“王下乡现在是农民变演员、田园变公园、民屋变客房。这里不仅有橡胶林、黄花梨等资源,还有乡村旅游、林下养殖、黎族特色产品等产业,这些都是重要财富。下一步,王下乡在加快完善‘黎花三里’项目一期工程的同时,扎实做好二期项目规划建设,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努力将‘黎花三里’旅游项目打造成王下人的‘聚宝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