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核”你一起去看展

孙浩 发布时间:2020-10-19 13:49:00来源: 中国环境报

  核能减排、低温供热、辐照灭菌……在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与“核”有关的热点话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作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核工业展览之一,此次展会汇集国内外100多家企业,用最全的堆型、最新的成果,全景式展示了我国完整核工业体系的强大核能实力,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减排效益明显,用于供热的核反应堆纷纷亮相

  “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达到47台,总装机容量为4875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列全球第三……”

  进入展会现场,巨大的展示牌显示着当前我国核电站的相关信息。在核电机组安全运行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绿色清洁能源的稳定供给。

  在中广核展区内,记者了解到,“以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年均上网电量450亿千瓦时计算,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大亚湾核电基地每年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近10万公顷森林。”

  相关研究表明,发展核电对于碳减排至关重要。专家表示,与燃煤发电相比,2019年我国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10687.62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28001.57万吨。此外,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90.84万吨,减少排放氮氧化物79.09万吨。

  “核能还能供暖?”来参观的公众纷纷提出疑问。

  核能不仅仅可以用来发电,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本次核工业展上,多种专门用于供热的核反应堆纷纷亮相,为冬季里居民供热取暖增加了一种新的途径。

  记者在国家电投展区了解到,2019年,我国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海阳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这一项目向山东海阳70万平方米居住区正式供热,年可节约标煤2.32万吨。

  另一种可用来实现区域供热的“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也亮相本次核工业展。专家介绍,这种将反应堆放置在类似泳池式的水池深处,利用水层的压力提高堆芯出口水温以满足供热要求。一个400兆瓦的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的最大供热面积为2000万平方米,可以解决50万人口冬季的供暖需求。

  据介绍,泳池式低温供热堆使用寿命为60年,具有安全性高、投资少等特点,相比燃气取暖其更具经济性,并且选址灵活,非常适合我国北方内陆冬季供暖需求。

  首次设立核技术应用展区,明星产品受关注

  近年来,核技术应用引起广泛关注,记者注意到此次展览会中,相较于核电部分,核技术应用的比重增加了不少。

  “当前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相较于欧美、日韩等核技术发达国家,在整体发展基础上还相对薄弱,核技术应用产业在国内属于朝阳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在中国核电城·海盐展区,浙江省海盐县核电产业发展服务局副局长姚冬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表示,核技术可以大有作为,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依托电子加速器的技术优势,为医疗物资免费辐照灭菌等。

  据悉,此次核工展首次设立核技术应用展区,集中展示各技术专业的活力和成果。

  在中核集团展厅内,一款防疫机器人引起了记者注意。只要从它面前走过,机器人就能实时反映出行人的体温及口罩佩戴等情况。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通过自主研发的红外底盘。搭载着红外双目摄像头,可以快速、实时、非接触式进行体温筛查和口罩佩戴识别。此外,搭载超声喷雾模块,可以及时进行消杀,以节省人力。

  “核能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记者走在展区内,经常能听到来参观的公众发出这样的感慨。虽然十一长假已过,但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场馆内仍然人声鼎沸。人们纷纷在展台前驻足参观,进行深入了解。

  在本届核工展上,各大核电集团祭出了“全明星阵容”,展示了包括“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模型,有的模型已经成为核工展网红打卡地。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采用单堆布置,机组电功率115万千瓦,安全高效。记者从中广核获悉,中广核旗下的防城港核电3号、4号机组是“华龙一号”示范项目,目前建设进展顺利。

  前段时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举行安装启动仪式,让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成了核电圈的“明星”。

  ITER装置是一个能产生大规模核聚变反应的超导托克马克,俗称“人造太阳”。此次展会,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把ITER搬到了展台中心,公众可以直观地看到其内部构造。

  科普展览展示活动不断,吸引更多公众参与

  在展会现场,核科普无处不在。造型喜人的核电机器人,形式多样的宣传册,甚至连纪念品都科技感十足。

  公众沟通,科普先行。此次展会同期举办了2020-2024年度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授牌、第三届中国核学会科普奖颁奖以及“核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大型科普展。通过科普展览展示活动,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热爱核科技、关注核科技、支持核科技事业的发展。

  此次共有6 家单位被评选为 2020—2024 年度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电投新能源科技馆作为其中一员,近年来在核科普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

  “我们在中小学校对口开展‘绿色核能科普示范学校’建设,目前已在荣成市蜊江中学投资设立 1 间核电科普创客教室,在 4 所中学共设立 4 间核电科普电教室,开辟了核电科普常态化课堂,其中荣成市蜊江中学成为全国首批‘绿色核能科普特色学校’。”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申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说,通过一系列有特色的核电科普专项活动,以当地大型活动为抓手,广泛普及核科学技术知识,宣传绿色核能发展理念,提高公众对核电的可接受性,树立公众科学理性的核安全意识,创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我认为核科普主要是让公众了解核,不再谈核色变。理解核能会让天更蓝、水更绿,让更多人喜欢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博物馆馆长王相星长期致力于核科普工作,此次他获得了第三届中国核学会科普先进个人。他告诉记者,在进行核科普工作时,应注意将高大上的核科学讲得接地气。比如将受控核聚变比喻为人造太阳,反应堆比喻为火炉等。

  对于未来核科普工作的方向,王相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应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全息投影技术,利用动漫、科普纪录片、科普模型,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要提高核科普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