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浦南“彩虹村” 看村民们如何“盘”出财富来
【小康中国】走进浦南“彩虹村” 看村民们如何“盘”出财富来
【解说】位于上海松江区和金山区交界处的泖港镇朱定村,在美丽的金秋时节就像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这里也被当地村民誉为“彩虹村”。近日,中新社记者来到了朱定村,党总支书记王彩红介绍说,以前的朱定村资源缺乏,是浦南较为典型的经济“薄弱村”。现如今依托村内引进的优质企业,正着力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乡村振兴道路。
【解说】王彩红告诉记者,朱定村共有478户,是泖港镇面积最小的村落之一。村中间一段不长的朱定公路贯穿了整个村的南北,也联起了朱定村三个重要的产业发展点位。靠南是松江小有名气的橙蓝生态农庄,中间是主营优质绿色蔬菜生产的农业合作社,北面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松江五厍基地。
休闲农业、现代种植和种源开发,可谓跨足现代农业的三大领域。现代农业与这里的乡野田园如何“沾亲带故”?王彩红介绍说,以往两者之间一方面是有租金进账,每年750元(人民币)左右每亩的土地租金,是村里和这些基地的首要经济联结;另一方面是就业方面的带动。乡村旅游、现代种植产业为沉寂的乡村注入了活力,且村里少数富余劳动力也可实现家门口就业。就在近期,橙蓝生态农庄的一个林下菌菇项目,为两者深入合作迎来了曙光。
【同期】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朱定村党总支书记 王彩红
接下来,他还想利用自己300多亩的森林资源,利用这一优势发展林下经济这样一个项目。林下经济就是在大森林下面种植一些菌菇类的产品,这个项目落地以后,老板把这个项目以承包的方式租给我们附近的村民,到时候将会带动一批村民的就业。
【解说】在村东面的一处传统民居中,村民沈金秀阿姨正在专心制作一种传统服饰上的配件—盘扣。沈阿姨介绍说,上个世纪60年代,她就是村办服装厂的老裁缝,盘扣文化就是基于以往村里历史文化的挖掘,这些造型优美的布制盘扣是传统旗袍服饰上的重要“配角”。现在老物件也能翻出“新花样”,盘扣不再仅仅是服饰上配件,而是推陈出新,成为土布包、文具袋、手机袋等乡土文创产品上“锦上添花”的扣饰,同时还制成了书签、胸针等衍生品。
【同期】朱定村村民 沈阿姨
现在都是钉在包包上,皮夹子,小皮夹子上,是这样的。
【解说】王彩红说,集结老裁缝为文创产品打样的同时,作为村工作人员,同步开展的另一项任务,是为这些文创产品做好市场调查,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借助小小盘扣,能够撬动村民参与的产业。下一步将借助镇妇联打造的线上销售平台,对盘扣等衍生品进行线上线下结合,让小产品能够走向更大的市场。
【同期】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朱定村党总支书记 王彩红
以后我就想借助妇联(打造的)线上这样一个销售平台,希望也有我们盘扣衍生物一席之地,线下销售要借助橙蓝(农庄)那边游客的人流量这样来带动。
【解说】王彩红认为,产业支撑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灵魂,也要让小乡村走出“深闺”,在为产业项目奔忙的同时,改善硬件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至关重要。近年来,通过道路翻修畅通,河流清理整治,污水管网二次改造等,创“面子”和建“里子”相结合,朱定村的乡村面貌已然焕然一新。
【同期】朱定村村民 周木根
看上去环境相当舒服,晚上吃完晚饭,老百姓兜一圈,走走散散步,相当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