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煞风景的大型城市雕塑该休矣
科技观察家
连日来,57.3米关公雕像、88米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成为热议焦点,违建滥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标”现象引发公众关注。为加强大型城市雕塑建设管理,住建部日前发文要求严控建设“高度超过30米或宽度超过45米的大型雕塑”,刹住滥建“文化地标”歪风。
雕塑之美,不唯其大。地方兴建大型雕塑的理由主要有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提升形象、提升政绩。可惜一批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巨雕”作品横空出世,似乎足够高大,地标属性就足够强。从审美角度,大不必然代表美,如果不符合城市气质,只会显得极其突兀。住建部点名通报巨型关公雕像“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该塑像怒目圆睁、栩栩如生地“挥舞”着70米大刀,摆开阵势立于城区,只会吓退众人,提示“请勿靠近”,更别提吸引人驻足观赏品味了。这不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又是什么呢?
真正伟大的雕塑艺术无关尺寸。世界十大雕塑如断臂的维纳斯高约2.04米,思想者1.8米,掷铁饼者仅约1.52米,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当然,也不乏大而美、符合城市气质的成功雕塑:高46米的自由女神像是纽约港一大景观,见证着美法两国的友谊;通高71米的四川乐山大佛,为中国古代佛教雕塑一大代表,其依山凿成、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对国内外游客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但试想自由女神像、乐山大佛等大型雕塑矗立于城市中央,而不是海岛上、摩崖边,被湮没气质特点的它们恐怕难成世界闻名的雕塑。
大煞风景的巨型雕塑现身城市中央,根源是地方决策者缺乏充分论证,没有科学规划就大张旗鼓,盲目上马,结果只能大煞风景适得其反。为防范滥建文化地标冲动,住建部文件中提出的监管要求可谓“正中要害”。攀高比阔、乱抢风头的思维透支地方政府财力,大型雕塑难免陷入粗制滥造、停工烂尾的恶性循环,严重违背地方和群众切身利益。摒弃个人喜好、功利心和扭曲的政绩观,充分调研、全面分析、科学评估和理性决策才是城市发展规划的应有之义。
优秀城市雕塑依托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以高超的雕塑艺术锻造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与城市风貌相得益彰,更让沉浸其中者感受城市艺术气息和脉搏。只有遏制滥建大型城市雕塑之风,方能涌现出更多彰显时代精神、满足人民需求,更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雕塑佳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