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找准致富路子才能过上好日子

刘俊超 发布时间:2020-11-12 16:07:00来源: 中国环境报

  时令已经立冬,但是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张寨村地头,却是一片丰收景象:紫红的茄子、脆生生的小青菜、绿油油的香菜,在暖棚内旺盛生长。“每天都能采摘,而且卖得快、价钱高。”张寨村村民王玉祥说,这种反季节蔬菜供不应求,一个暖棚每年能收入两万多元。

  正是在开封市生态环境局的帮扶下,曾经贫困的张寨村,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走访农户,知村情、解民意

  张寨村是杞县沙沃乡的典型贫困村,在开封市生态环境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张寨村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改善了村容村貌、解决了产业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扶贫成果。2019年,张寨村退出贫困村。

  张寨村的发展变化来之不易,驻村工作队队长唐志杰深有感受。

  “刚驻村时,党员干部没有干劲儿,有些贫困户还住着危房,问题很多。”唐志杰说,“这问题那问题,说到底是思想问题。思想认识上不去,张寨村就摘不了‘穷’帽子。”

  唐志杰驻村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全村所有农户,知村情、解民意。立足实际,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决定,从解决村民操心事、烦心事入手,让村民看到变化,坚定信心,逐步改变张寨村的落后面貌。

  驻村工作队多方协调推动,拓宽村里破旧狭窄的道路,将土路改建成水泥路,并栽上行道树、装上路灯;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为全村建设下水道,将全村危房进行了翻修,并通过推进“厕所革命”,将全村旱厕改成水冲厕;开展消费扶贫,帮助村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并争取胡萝卜种植扶持资金,扩大村集体收入;将村里废弃坑塘填平,建设村文化广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全村的留守儿童购置书包文具及服装;组织全村党员到兰考县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村小学师生参观市博物馆、开阔眼界……

  从村民到党员,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帮扶,驻村工作队的一系列举措,让张寨村旧貌换新颜。看到变化的村民精气神重新焕发,党员干部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有困难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向前冲”

  脱贫户张高峰,父亲残疾、母亲重病不堪劳作,哥哥去世、嫂子改嫁,他还要照顾侄女,一家4口人靠着几亩薄田讨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感觉生活没盼头的张高峰,情绪非常低落。

  在驻村工作队开展的党员帮扶活动中,村里党员干部主动轮流做张高峰的思想工作,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帮他养起羊,还享受到养殖补贴。随着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去年张高峰养羊收入几万元。越过越好的张高峰,对生活又有了盼头。

  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村民的心拢到了一起,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越来越强。“过去很多党员都是‘闷葫芦’,对村里的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大家集体观念强了,有困难我们党员干部带头向前冲。”张寨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德启说。

  趁热打铁,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协商,立足张寨村种植产业优势,通过落实金融扶持政策、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帮助贫困户搞起茄子、青菜等大棚种植,贫困户很快有了稳定收入。在此基础上,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由当地政府提供保洁、绿化、护路等公益性岗位,财政出资入股大蒜仓储、华艺铝业等项目,让贫困户收入有了更多保障。

  在扶贫工作中,驻村工作队还结合实际分类施策,全村100人享受低保政策,8人享受特困供养,30人享受残疾生活补贴,18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30人享受教育政策补贴,25人享受医疗报补,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

  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制胜的关键

  扶贫成效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70多岁的脱贫户刘宝平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脱贫前,他与老伴儿靠着3亩2分地每年有一万元左右收入;脱贫后,种田有收入,入股蔬菜大棚有收入,且参与公益性岗位服务有补贴,一年下来,他与老伴儿有3万多元收入。

  “真心感谢党、感谢政府,老了老了,还享受到这么多照顾,真的是难以用语言表达。”刘宝平逢人就夸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政策帮扶、产业扶持,让村民们的心更踏实。“驻村工作队精准帮扶,改变了张寨村两代人的生活。”“有政策撑腰,要脱贫,更要致富。”“听党话、跟党走,肯定能致富。”类似的话,张寨村村民常挂在嘴边,也更激发了工作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张寨村的实践表明,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制胜的关键。要扣准这一环,对于扶贫工作者来说,既要带着责任扶真贫,又要带着感情真扶贫,不仅要做实做细做全扶贫工作,更要切实为贫困人员做好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保障,使外在帮扶与贫困人员内在需求相呼应,激发贫困人员战胜困难、摆脱贫困的信心与决心。”开封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宏说,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驻村工作队将结合张寨村的实际,找准张寨村致富路子,带领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