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路径分析
泛类型化·品牌化·镜像化
——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路径分析
作者:陆佳佳
近年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市场认可度逐年攀升,仔细梳理,不难发现这一类型的市场成功不无道理。国产喜剧电影在类型上逐渐形成了一种杂糅式的泛类型、亚类型的创作路径,在叙事上,不少喜剧电影开始注重对现实世界的关照与描摹,通过对种种社会图景与人物心理的镜像呈现,使作品带有现实关怀与心灵抚慰的喜剧美学品格,影片拥有趣味消费的同时,兼具文化叙事的深层意蕴。更为重要的是,国产喜剧电影正逐渐品牌化,有效加强了此类影片审美消费的可持续性,扩大了喜剧电影的发展空间。
品牌化与泛类型化策略
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尤其参考好莱坞的成功经验,品牌建构是电影类型得以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在电影产业化高速发展时期,良好的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有助于观众形成偏好性认可和长期观影期待。近年来,喜剧片作为国产电影的重要类型,立足市场消费语境与大众文化,开始注重品牌建构、深耕类型,形成了青春喜剧、侦探喜剧、公路喜剧、奇幻喜剧、功夫喜剧等泛类型、亚类型的复合型喜剧,进一步拓宽了喜剧的形态表达与叙事潜力,也不断推动国产电影工业的成熟。
今年国庆档的《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等喜剧作品都在类型创作上进行深耕,前者将喜剧理念融入主旋律电影书写中,在“喜感”中传达家国精神的伟大;后者则将喜剧类型与青春片杂糅,在种种诙谐幽默的叙事中阐释青春与奋斗、梦想与家园的独特意义。注重类型融合的同时,对品牌化路径的探索也持续进行。例如,陈思诚的“唐探”系列将侦探、悬疑、动作元素与喜剧类型融合,在票房与口碑上取得双赢,初步具备了“唐探IP”品牌效应,不仅让观众对其系列电影充满期待,也令其衍生的网剧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宁浩的“疯狂”系列(《疯狂的赛车》《疯狂的石头》《疯狂的外星人》)在类型上杂糅了喜剧、冒险、动作、警匪、科幻等元素,探讨一系列富有哲理性的人生命题,初步形成一种兼具草根美学与荒诞美学的风格,完成了“宁式喜剧”的品牌建构;徐峥的“囧”系列则主要结合公路与喜剧元素,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公路喜剧,在种种“流动景观”中透视当代都市人的情感危机,并通过“公路”场域的设置回答当代人有关“回归”的问题。此外,周星驰的“无厘头”怀旧喜剧、成龙的功夫喜剧等也都具备足够的品牌效应。
除了由导演主导的喜剧品牌外,还有由喜剧团队/机构主导的喜剧电影品牌。比较著名的是“开心麻花”系列,该系列中《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等不少影片都获得了观众的喜爱;“德云社”在打造喜剧电影品牌过程中的波折,令喜剧电影人更明白喜剧创作需要的不仅是“逗笑”的本领,更是一种“寓庄于谐”的人文关怀与悲悯意识。
一言以蔽之,品牌化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国产喜剧电影的可持续性消费,泛类型创作拓展了喜剧的表现形态和受众范围,这是近年来不少喜剧电影创作的主要路径,也是其在市场中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现实社会图景的镜像呈现
国产喜剧有意识地将喜剧精神深植于现实土壤之中,通过种种具有社会互动性/关联性的镜像叙事,刻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现实自画像,以期对集体情绪达到关怀与抚慰的叙事效果,让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体验到一种“被寻找、被定义”的认同和归属。这种创作把各种嬉笑打闹、悲喜交加的观影体验升华为一种“共情与共鸣”的高级感受,确立了一种具有寓言叙事功能、折射文化、反映时代的审美品格。
《我和我的家乡》讲述了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城乡的喜人发展,将崇高的家国意识巧妙地缝合进喜剧的类型叙事中,呈现出一首感人的乡情与家国之歌;《一点就到家》在内容上也紧跟时代发展,着力表现当下中国社会,尤其是乡村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创业热潮的呈现,赞扬了当下青年人的“追梦赤子心”,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春节期间线上播映的《囧妈》则聚焦家庭关系与中年焦虑等现实问题。可以发现,“囧”系列喜剧善于把各种啼笑皆非的喜剧故事放置于“在路上”的场域当中,通过“流动景观”的呈现加速人物在各种“窘”之中的醒悟、反思与成长;宁浩的“疯狂”系列在叙事上呈现出明显的荒诞美学风格,影片中各种看似离奇、突破秩序的“疯狂”叙事,实质上却共同指向了“现实”——存在的真实与自我的真实,例如2019年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虽然是一部黑色幽默般的科幻喜剧,但探讨的却是“生态文明”的人类命题。
此外,《驴得水》《健忘村》等暗黑喜剧聚焦乡村,在看似桃源般的田园空间中展现人性的丑陋与荒诞,通过“反乌托邦”的寓言叙事反思人性、真实、政治等诸多问题之间的复杂关系;《无名之辈》注重底层叙事,刻画出边缘人求生、求爱、求尊严的可贵,也关照了他、普通人对于疾病与生存的焦虑;《一出好戏》《受益人》《飞驰人生》等喜剧电影同样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概言之,这些喜剧电影对现实社会图景的有效呈现,给予了观众关照自我与救赎自我的参考路径。
最后,国产喜剧电影的整体叙事水准虽有很大提升,但仍有不少喜剧片无论在叙事策略还是主题表达上都还不够完善,常常混淆“可笑性”与“喜剧性”两个概念,存在追求单纯的感官刺激、故事内容廉价且肤浅、喜剧桥段牵强堆砌等痼疾,呈现出一种矫揉粉饰、空洞虚晃的“海市蜃楼”般的叙事遗憾。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喜剧电影创作中想象力的匮乏与喜剧精神的缺席。
未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创作需在类型与剧作上继续追求创新,尤其要注意避免市场逻辑的过渡干扰,在创作中保持对现实本体的理性临摹,摆脱各种造作的“仿真”,注重真情实感与人文关怀的传递,从而达到以喜剧消解现实焦虑、以真实引发现实思辨的效果,最终树立起良好的国产喜剧品格。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讲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