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分享食品溯源经验 精细化共守“舌尖上的安全”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香港两地食品供给大部分靠“外援”。20日,京港两地监管部门、行业专家围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展开深入交流,研讨借鉴双方监管模式、技术手段等,共同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精细化管理,共同守护两地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第二十三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于19日至20日在北京、香港举办,首次以“云对话”“云洽谈”等方式展开交流。
在20日举办的京港食品药品安全合作专题活动上,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纪晔谈到,近期内地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上检出新冠病毒,提醒防疫工作和食品监管工作要加强监督管理。北京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电子编码等信息技术,以科技手段建立并启动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现进口冷藏冷冻肉类、水产品“来源可追、去向可查”。
他介绍说,平台实施“一码到底”,通过采集与市场防疫和产品追溯相关的必要数据,不仅注重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减少企业录入操作和管理成本,也为监管部门提供动态掌握产品流向、快速定位风险的监管抓手。同时,公众可以便捷地查询冷链产品信息,在特殊时期有效提升了消费者对进口冷链食品的消费信心。
“香港的食品供应超过九成来自进口,需要简单而有效的进口监管措施,保证食物安全及迅速溯源。”香港食物及卫生局食物安全中心经理谢励志视频连线北京时谈到,一方面,香港通过法律法规进行食物进口管制及确保处理食物安全事故的溯源能力;另一方面,以创新科技为本,实现食物进口管制的准确性及食物溯源的能力。
他称,香港构建了食物贸易商入门网站,是该中心与业界沟通的一站式电子平台,可实现食物进口商、分销商登记,查询供港肉类等食物安全资讯等功能。
他说,为了促进食物溯源,该中心还开发食物编码系统,并建立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沟通的电子平台,与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互相对接,提高食物溯源能力。
谢励志表示,今后中心还将优化现有资讯科技系统,更有效地管制食物进口。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言楷表示,依托京港洽谈会平台,京港两地共同探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等领域建立信息互通、项目合作、人员培养等方面的协作机制,有效促进了两地食品药品监管及技术保障领域的共同进步。
他认为,京港两地要建立健全长期紧密稳定的合作机制。随着“互联网+”趋于常态化,两地要适应产业发展要求,共享科学先进监管模式,及时调整完善政策规章,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尤其是要学习和借鉴新兴业态的监管方式和制度规范,以鼓励和监管并重为原则,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精细化管理,堵塞漏洞,共同守住食品药品安全防线。
当天,京港两地监管部门、行业专家还就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药品注册审批等问题展开交流,以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