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强了,农村变美了,农民变富了
温暖的大棚里,一排排架子上整齐排列着各种各样的多肉植物;火龙果、香蕉种植棚里,让很少见到南方水果的北方人有了采摘的好去处……地处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辛集镇山子村的喜田家庭农场,虽然建成时间不长,却已是声名远播。
喜田家庭农场经理尹永玖告诉记者:“我们坚持围绕特色发展,做好现代农业技术与原生态种植相结合文章,打造综合性农家乐园区,部分大棚通过租赁方式,每年付给山子村租金16万元,帮扶193户贫困群众。”
“早上7点来,下午5点下班。没想到73岁了,又有了这样一份工作。一个月2000多元钱,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加了收入,这日子是越过越好。”正在大棚里侍弄多肉植物的满大姐乐呵呵地说。
沂南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范如峰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紧紧围绕‘宜业宜居宜游沂南’发展目标,让优良的生态禀赋和特色产业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2020年1月-10月,沂南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30,列全市第一位,较去年改善18.7%;PM2.5指数为38,列全市第一位,较去年改善24.5%;PM10指数为70,列全市第一位,较去年改善23.9%。多项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在全市排名第一,彰显的正是沂南人的担当和实干。
今年以来,沂南县在系统推进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同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沂蒙新高地。
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沂南县制定了《2020年环保攻坚行动方案》,开展了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工业污染、机动车整治、水环境治理等12个专项行动。强化重点区域整治,实行污染源实时扫描监控,落实分区分级分工精细化管理。
实践中,沂南县还一直注重引导企业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沂南中地牧业有限公司就是当地一家在绿色发展中走在前列的企业。据了解,中地牧业坚持清洁生产、粪污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建设面积达10万立方米的全封闭氧化塘,引进欧美先进粪污处理设备,干物质分离率达到80%以上。
目前,这家企业已完成投资6亿元,第一生态牧场建成投入运营、存栏奶牛7000头,第二生态牧场完成土地流转,饲料加工厂开工建设,乳品加工厂落地沂南食品产业园。
在沂南,提起山东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可谓是“大名鼎鼎”。
朱家林田园综合体遵循“保护生态、培植产业、因势利导、共建共享”的原则,实施退耕还草还林,推行绿色种植,对生活垃圾、污水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完成水系修复、水肥一体化工程,绿化彩化山体4000余亩,栽植树木160万株;道路、水系两侧绿化22.3万平方米,建设塘坝32个、蓄水量30万立方米,形成景观水系5.4公里,保护和提升了生态环境。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如何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不再受穷?沂南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
在沂南县南栗沟禾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一个个蔬菜大棚里生机盎然,成熟的西红柿新鲜饱满,碧绿的莴苣长势喜人。
沂南县依汶镇人大主席胡乃梅告诉记者:“禾润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越冬温室15座,由合作社负责统一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年收益可达200余万元,帮助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社员通过在基地打工、土地分红,年均收入达到3万元。”
立足于资源优势,马牧池乡新立村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建设了民宿院落、煎饼体验馆、豆腐坊、苹果体验馆、拓展训练基地、CS真人体验基地以及占地1000亩的苹果采摘园等项目;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引导22户村民开办“红嫂人家”农家乐;成立电商服务中心,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了“新立苹果”“七彩煎饼”“黑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发展一个特色产业,致富一个村庄。孙祖镇东铁峪村利用村集体土地,发展了150亩大樱桃种植项目,为42户贫困户免费提供树苗,户均年可增收4600元;依托临沂国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立500亩小米生产基地,通过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实现收入800元;贫困群众在基地务工,每年增收6000元左右;利用电商扶贫资金50万元,建立了电商平台,采用“电商+基地+贫困户”运作模式,建立“孙祖小米”等“网货”生产基地,有力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800元。2018年,全村所有贫困户实现了脱贫。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8万元。
“我们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业,巩固发展板栗2600亩,栽植葡萄300亩,建设葡萄大棚3个,建设莲藕池25个。着力打造仲山中医药产业园,发展丹参、芍药、金银花等中药材420亩,建设编织袋加工车间、中草药加工车间,市级非遗项目米酒加工厂和仲山玩具厂各1处并投入使用,农民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先后获得了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山东省森林村居等荣誉称号。”双堠镇仲山村党支部书记孟桧玲对记者说。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幸福指数
“村里现在是大变样了,原来的土路现在也修成了柏油路,村民出行也方便了,地里的收入也不错,大家生活都变好了,群众很满意,共产党好啊。”今年65岁的沂南县铜井镇黄元村村民王立松说。
在黄元村帮扶的省派第一书记李玲告诉记者:“我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里通上了自来水,修建了道路,大力推进改厕及人居环境整治,黄元村从过去一个人多地少的贫困村,变成了环境优美、生活富足、文明和谐的小康村。”
在沂南县蒲汪镇永和官庄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连接着每家每户。一说起村里的变化,87岁的于明和老伴刘桂菊打开了话匣子:“政府的好政策让俺摆脱了贫困,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就想着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没想到还被评上了‘美在农家’示范户呢。”
据了解,蒲汪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脱贫攻坚为落脚点,深入推进“美在农家”提档升级,在全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清四整”,让老百姓不仅吃饱穿暖实现全体脱贫,更要在干净整洁的家园中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
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沂南县不断下大力气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推行了分散处理就地利用、村级生态处理、市政纳管处理、村级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等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生活污水4种治理模式。2020年,全县已完成120个行政村123133户居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如今,乡村振兴让沂南县的广大农村产业变强了,农村变美了,农民变富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