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桥西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高地
原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桥西区打造优质教育资源高地
从上不起学到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从用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到多媒体教学,从以分数论高下到对孩子们进行鲜活的生命教育……几十年来,石家庄市桥西教育的成果让人瞩目。
在桥西区第九次党代会上,区委书记刘军志明确提出,要实施名校带动战略,试点推行学区管理制改革,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建设一批名校,打造优质教育资源高地。在这个教育发展思路指导下,桥西区坚持教育发展高位优质均衡的理念,全力做好教育这项事关民生、事关民族未来的工作,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不抛弃 不放弃 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最近,家住电业局宿舍的李丽正在为家中老二寻找合适的幼儿园。相比6年前为老大找幼儿园,现在的情况让李丽感到惊喜。附近有小太阳幼儿园和花婆婆华德福幼儿园两家普惠型幼儿园,每月的托费均不超过1200元。
桥西区加快构建以普惠性为主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据桥西区教育局幼特教科科长李炜介绍,2018年在优质园范围内层层遴选,桥西区又新增4所普惠性幼儿园,加上已认定的普惠民办幼儿园新增学位,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870个,使普惠性民办园和公办园园数占比达到75%,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在此基础上,2019年,桥西区继续加大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区委书记刘军志明确指出,要切实满足居民对“幼有所育”的期盼,科学合理布局公办、民办幼儿园,按照尊重现状、保持稳定、公正平等的原则,多打造一些普惠型民办幼儿园,让更多幼儿享受优惠、优质的学前教育。
如果说普惠教育让学前教育更经济实惠了,那么特殊教育则是为那些折翼天使插上隐形的翅膀,让每个残疾儿童也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在四中路小学庆祝儿童节汇演中,特教班的姜宇(化名)为全校师生表演了《欢乐颂》口风琴独奏,并参加了《欢天喜地》手绢舞集体表演。姜宇的多才多艺让台下看表演的妈妈激动不已,曾经姜宇的自闭症几乎让她感到绝望。
近些年,桥西区大力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2019年5月,桥西区教育局依托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的高校特教专业资源,联合桥西区残联、医疗部门组建了“桥西区特殊儿童少年教育专家委员会”,为做好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安置提供指导。桥西实验小学、中华南大街小学等还对辖区内不能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提供各种形式的远程送教。截至目前,桥西区现有区特教资源中心1所,幼特融合实验班2个,普通学校特教资源教室5个,全区随班就读残疾学生130人。
随着桥西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为桥西区建设贡献着力量,让他们的孩子享受桥西区的教育资源显得格外重要。桥西区对符合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政策的全部安排入学。据华夏小学大队辅导员吕飞宇主任介绍,华夏小学的学生有87.6%来自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校改造了塑胶操场,在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梧桐树下装上了造型别致的休息凳等……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100%和98.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100%。这些数据显示出桥西区“教育一个也不能少”的决心。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利,这是桥西区做好教育的基础所在。
有质量 有远见 打造独具特色的桥西教育品牌
王女士家住东胜紫御府,今年孩子要上一年级,她开心地给孩子在维明路小学西校区报了名,“在西校区上学一样能享受维明路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离家很近,上学也方便。”据维明路小学副校长王晔介绍, 2015年4月,大谈学校更名为维明路小学西校区,维明教育集团成立。两所学校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共同发展的路径,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内涵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了两个校区发展的同步化。
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从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方面全面促进薄弱学校快速发展,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到好学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桥西区立足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集团化、学区制、联合校和联合体四种办学模式。目前,桥西区已成立9个教育集团、14个学区,实现了教育集团、学区在小学阶段的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得到了不断扩充,实现了教育事业健康、均衡、稳定的发展。
一直以来,桥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教育工作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支出、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三优先”政策,坚持立德树人,抓重点,出亮点,抓改革,出成效,抓基础,促发展,实现了教育事业健康、均衡、稳定的发展。尤其是近五年来,桥西区委、区政府坚持分步实施、经费倾斜、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思路,共投资10.5亿余元,对60多所学校实施校舍安全改造、校园环境提升、教育装备提升,有效改善了学校环境,提升了教育硬件水平。
在维明路小学任教24年的老教师张延梅对学校的变化深有感触。“1995年我刚到学校的时候,学校操场是砖土的,一刮风,全校尘土飞扬,老师们的教具就是一块黑板和一盒粉笔。” 现在维明路小学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塑胶操场、多媒体教室、可随时上网的触屏黑板,还有藏书丰富的校内图书馆。
为了保证学生用餐的健康营养,桥西区还在全市率先开启校园营养餐改革,丰富可口的4菜、4主食、1汤的学生营养餐真正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在健康上掉队。新华社先后两次对桥西区营养餐改革进行了深入报道。
桥西区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桥西区有16名教师荣获市级学科名师称号,62名教师荣获市级骨干教师称号,获奖人数居全市之首。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最美教师、十大名师工作室导师、骨干校长35人;区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696人。其中,东风西路小学校长王素娟、6中校长王宪军被评为石家庄市第二届十大知名校长……这些不仅仅是教师自己的荣誉,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桥西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教育,要创新要借鉴。桥西区立足省内、着眼京津、放眼世界,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2015年,在河北师大建立桥西区教师培训基地,每年组织培训近3000人次;自2016年开始,桥西区教育局携手京津29所优质学校,实现结对互助,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特色创建等方面开展一系列交流研讨和科研合作;2018年至今,桥西区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先后与芬兰、新西兰先进城市开展教育合作项目,与10所学校建立国际交流友好学校并实现了交流互访,开启了桥西教育国际发展新视野。
在多途径、多方位推进下桥西区教育显现出优质均衡发展态势,成为省会名副其实的教育高地,形成独具特色的桥西教育品牌。
铸灵魂 触内心 立德树人 教育根本
近几年,宫尹小学的课堂出了新“花样”,学生们将落花、果叶以及在田地里拾来的玉米皮、高梁秆、棉花壳等变成学习素材,做成手工、油画作品。这是宫尹小学倡导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项内容。宫尹小学是桥西区最南端的一所城郊小学,很多学生缺少有质量的家庭陪伴,出现阅读匮乏、表达能力弱、不自信等问题。据校长陶宁介绍,学校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灵魂主旨,以心理教育为根基,建设了植被丰富的小花园,每班设立护绿小队,浇水、施肥、铲草,让孩子们体会生命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学校还牵手社会资源,组织孩子们参观省博物院,感受千年燕赵文明;感恩重阳节,去老年公寓为老人读报、聊天、讲笑话、演皮影……尊重儿童的生命个体,探寻儿童的成长轨迹,宫尹小学的同学们在学校生命教育的体验中不断地成长。
桥西区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持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主题节日活动等形式,引导孩子们从小坚定理想信念,培树家国情怀。东马路小学、17中、19中、红星小学等学校将不同职业的家长请进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民生,提升学生政治素养和主人翁意识。同时将思想政治课延伸至文学欣赏、思维训练、科学研究、生活技能、社会交往、体育艺术、美学修养等多个方面,培养“有仁爱诚信之心、有乐学善思之能、有艺术审美之长、有健康体魄、有责任担当、有创新能力、有国际视野”的全方位人才。
桥西区还坚持推行“戏曲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孩子们身边,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前不久,桥西区曹语粲同学被评为2019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她不但曾荣获“小梅花金花”奖,平时还主动传播国粹艺术,带动许多同学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桥西区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秉持一个不能少的信念,期许一校一品、一师一专、一生一特的“四个ー”工程,探索实践新教育理念,形成了校校有文化、文化有特色、特色有品牌的发展态势,先后荣获全国德育教育先进区、河北省教育先进等众多荣誉称号,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获得中央文明委表彰,桥西生命教育模式在全省得到推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进入新时代,桥西区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创新探索,谱写馥郁醇厚、波澜壮阔的桥西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