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礼让行人,让出“高峰拥堵”?

发布时间:2019-06-30 18:48:00来源: 人民网-河北频道

  【编者按】2017年5月开始,配合文明城市创建,河北省各市交管部门纷纷加大了对“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处罚力度。近两年来,“礼让行人”已经成为众多机动车驾驶人的习惯,但是从“车让人”推出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质疑和争议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解。“车让人”有没有让文明出行成为人们的自觉选择,政府还需要做出哪些实际的努力化解“车与人”的矛盾对立,在驾驶人这个“强者”和行人这个“弱者”之间应该怎样打破对抗思维,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文明建设的合力,凝聚更多的共识?人民网就此深入调查采访,推出系列报道《“车让人”:如何让出通畅和文明?》,今天刊发第一篇。

  行驶在河北石家庄市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斑马线前“车让人”几个大字。每当车辆行驶到斑马线前,司机都会自觉地放慢车速,停车让行。过马路的行人再也不用担心被车辆包围了。自2017年石家庄市推出“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以来,“礼让行人”已经成为这座文明城市众多机动车司机的习惯。然而,在“车让人”的背后,也有许多司机吐槽,部分斑马线前因为过马路的行人接连不断,造成了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高峰期行人不断 汽车礼让排起长龙

  6月12日上午8时许,正值上班高峰期,石家庄市区主干道裕华路上,人多车多。裕华路与体育大街交口往东,北侧是剑桥春雨小区,南侧是方北小区,两个小区门口正对裕华路的半幅机动车道上分别画着斑马线。因为附近有学校,南北两侧陆陆续续有送孩子的家长或骑车人从斑马线通过裕华路。每当有人通过斑马线时,裕华路上的汽车都会停下来等候。由于行人三五成群,不断通过,路上的汽车不得不继续等候,以至于排起了长龙。

  6月12日上午8时,石家庄裕华路剑桥春雨小区附近。贾伟 摄

  6月12日上午8时,石家庄裕华路剑桥春雨小区附近。贾伟 摄

  在裕华路与维明大街交叉口往东不远处,南侧是海悦天地购物广场,北侧是石家庄第六中学。中间有一条斑马线横穿裕华路。上下班高峰期,不断有行人从南边横穿马路,路上的车辆不断停停走走,不一会儿也排起了长龙。

  市民李先生驾车上下班要从此处经过,他觉得这条斑马线实在是特别别扭。“车让人的规则,大家都能理解。可是,往东走不远就是中华大街立交桥,往西走不远就是维明大街红绿灯路口,中间又多出这么一条斑马线,过马路的行人倒是方便了,一个接着一个,汽车等的时间实在有点儿长。”李先生说,有时堵得严重了,要停三四分钟才能通过这个路段,“上下班的时间大家都着急,看着行人一会儿一个,干着急走不了,心里真是很烦。”

  王先生开出租车,他表示,学校和医院、超市、菜市场周边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基本上都会斑马线,机动车路过都得礼让行人,车基本上是刚提速就又要踩刹车。

  在石家庄一些主干道,上下班高峰期,因为“礼让行人”,汽车排起长龙并不是个别现象。在建华大街槐岭路交口,因为有罚款和扣分的担忧,经过该路段的司机,九成以上都会停在斑马线前。礼让做到了,但是因旁边是商业街区,附近居民楼密集,再加上建华大街两侧的公交车也比较多,穿行建华大街的人流量非常大,走到斑马线前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主,往往会误认为机动车是刚停下来礼让自己,不断地通过。赶上出行高峰,南北向的机动车能压车到下一个红绿灯处。

  “礼让行人”成习惯 “幽灵堵车”现象加剧

  “车让人”规定执行两年多,如今,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已成石家庄绝大多数司机的习惯,市民从站在斑马线上不敢走也开始适应被礼让。

  然而,“车让人”造成的“幽灵堵车”现象,在上下班高峰期越发明显。

  所谓“幽灵堵车”是指那些表面上看似没有任何起因的堵塞:没有事故,没有停顿车辆,也没有封闭施工的车道,道路却会莫名其妙地突然出现堵塞,很长一段时间过后,车流又会毫无征兆顺畅起来。“幽灵堵车”原因是道路并没有真正被“堵”,只是产生了汽车行驶的时间差。由于第一辆车的刹车,后面所有的司机也必须刹车,一辆一辆车传递下去,带来的“波动效应”,就会导致大面积的公路交通整体减速。据专家测算,当车流量比较饱和的时候,前方的司机变道或者踩一脚刹车,哪怕只需要2秒钟,就会造成后方车辆依次做出连锁反应,然后形成一个虚拟的堵车点。这个堵车点会堆积大量车辆,到最后一辆汽车启动时,所需的时间可能就要十几分钟了。

  事实上,石家庄市多个路段设置了“车让人”的标志,在高峰期因“车让人”引发的交通拥堵并不少见。

  部分人流量较大的斑马线前,行人不断;部分行人站上斑马线,怕给机动车带来麻烦,礼让对方,机动车怕挨罚不敢走,双方互让。这一等一让之间,“幽灵堵车”现象愈发明显,造成了上下班高峰期车辆拥堵。

  编后:“车让人”是文明交通的重要原则,但“车让人”引发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也是事实。和谐交通、文明交通,是否要以牺牲一部分交通参与者的权益为代价,“车让人”如何让出通畅和文明?请关注人民网的后续报道。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