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五大游”越来越红火
清晨的太阳刚刚升起,家住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腾格里额里斯镇乌兰哈达嘎查牧民牛红春就来到通湖旅游景区冲浪车项目体验区忙开了。“从5月份开始,景区进入旅游旺季,迎来全国各地游客,游客最爱在沙漠中体验骑行、冲浪车等旅游项目,领略草原美丽景色和大漠壮美景观。”牛红春一边叮嘱车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带,一边介绍说。
牛红春过去是乌兰哈达嘎查的牧户,退牧还草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全家依靠每人每年6000元的草补费生活。2012年开始,在嘎查党支部引领下,牛红春入股景区并参与旅游服务,当年分红加上在景区的劳务费,收入达到2万多元,尝到了入股合作发展旅游业的甜头。这几年牛红春先后购买了越野车、卡丁车等投入旅游服务,经济收入逐年上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这段时间,每天进入景区的游客达上万人,沙漠冲浪车项目最忙的时候,一天能跑几十趟。去年旅游收入20余万元,这是我过去放牧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牛红春乐呵呵地说。
据了解,2012年底,借助通湖草原旅游区的快速发展,乌兰哈达嘎查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本着农牧民自愿原则,以土地、资金和骆驼、马匹、车辆等入股分红的形式,鼓励农牧民通过在景区经营沙漠冲浪车、骑马等项目获益。如今该嘎查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旅游发展模式,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嘎查以入股方式参与通湖景区开发,目前全嘎查210户农牧民全部参股,2018年分红收入达到330余万元,在各景区参与和从事旅游经营项目的牧户收入达到1151万元。”乌兰哈达嘎查党支部书记李雄鹰介绍道。
近几年来,阿拉善盟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统领,以建设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自驾游基地、国家旅游城市、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主要内容,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体系,加大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力度,着力打造精品品牌旅游景区,加快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旅游业已成为全盟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仅2018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92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2亿元。
从打造全域旅游品牌景区入手,该盟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重点实施了胡杨林、巴丹吉林、越野e族梦想沙漠汽车文化主题乐园等国家5A级景区建设,着力构建“大沙漠”“大胡杨”“大航天”“大居延”“大民俗”五大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些旅游重点项目的实施,为打造全域旅游提档升级奠定了长远发展基础。并以提升牧家游旅游文化档次,集中打造“阿拉善人家”“大漠人家”“胡杨人家”“大漠小镇”“黄河渔村”等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文化型村庄。目前,全盟已开发旅游景区(点)40多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28家(其中国家4A级13家);形成农牧区特色村6个、大漠旅游驿站39个,农牧家游接待点210多家,全盟参与旅游及相关行业就业的农牧民达1.7万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阿盟还从加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落脚点,围绕“苍天般阿拉善”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成功打造了“中国·阿拉善文化旅游节”“ 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阿拉善奇石节”“巴丹吉林沙漠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额济纳·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阿拉善丁香旅游节”、 骆驼那达慕等一系列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如今,这些旅游文化节已成为“苍天般阿拉善”对外开放、吸纳游客的金字招牌。
据了解,通过近年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阿拉善盟旅游业已成为“绿色”富民产业。目前,该盟有5.43万人借生机勃勃的文化旅游业从事餐饮业、民族服饰、旅游旅店、奇石和民族首饰等三产致富。(记者 刘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