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桥秀:“女能人”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12日电(杨志雄 吴小兰)走进广西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500亩连片荷塘荷香四溢,朵朵荷花竞相绽放,靓丽的田园景致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以前我们村道路破破烂烂的,很多田地都荒废着,村里也没几栋像样的楼房。如今,在黄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村变了一个样,村路、水渠、路灯都是她来后修建的。”村民莫桂弟和邓顺娥一边剥着莲蓬,一边向到访的记者介绍陶家村的变化。
“我丈夫几年前因病去世,留下2个90多岁的老人和3个小孩子,是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我种了10多亩的水稻和莲藕,每年收入过万,2018年就脱贫了。”莫桂弟说。
近日,2019年“政协工作八桂行”新闻媒体采访团到访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图为黄桥秀(左一)介绍陶家村荷花基地情况。吴小兰 摄
莫桂弟和邓顺娥所夸赞的黄主任,是雁山区政协委员、陶家村委会主任黄桥秀,乡亲们都称她为村里的“女能人”。
上世纪80年代末,黄桥秀离开陶家村来到桂林市区,先从卖豆腐这样的小买卖做起,后远到中越边境做药材生意。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和打拼,她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2011年,大埠乡陶家村委准备进行换届选举,乡、村委领导找到她,动员她回来竞选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
“当时我做的边贸生意,一年至少也能挣个50多万。但我总想到广告里的一句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既然大家信任我,我还是回来吧,我毕竟是陶家村人,有好日子要大家分享啊。”黄桥秀说。
2011年8月,经村民民主选举,黄桥秀当选陶家村委主任。“当好全村人的‘管家’,履行好职责,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这是我当上村主任之后的心愿。”她说。
近日,2019年“政协工作八桂行”新闻媒体采访团到访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陶家村。图为黄桥秀接受记者采访。吴小兰 摄
2012年6月,黄桥秀带领华洋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申办了营业执照,黄桥秀又成了“华洋”的理事长。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按照无公害生产流程为广大农民提供种植技术保障,同时通过订单农业实行农产品保价收购。成立专业合作社以后,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合作社每年果蔬销售额近500万元。
在陶家村委一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园里,种植有200亩的水果、小黄瓜、莴苣、小南瓜、辣椒。这些莴苣按照每公斤2.4元计,每亩收入在7000至10000元。“还要继续扩大种植规模,搞农产品深加工,让生意越做越大,让村民都富起来。”黄桥秀说。
黄桥秀所在的陶家村委辖陶家、西头、岩前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386户1453人,属于贫困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3户413人(含14年、15年退出户)。
近年来,黄桥秀带领陶家村委积极响应区、乡党委、政府号召,率先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荷美陶家”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通过示范片建设,逐步引导农民发展休闲产业,并且在桂林市华洋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不断探索土地流转连片种植,并引进外来企业合作开发、连片种植、共同经营,积极争取多方支持,获得扶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小农水项目、石漠化项目、村屯绿化,书记工程等资金投入1300多万元,农业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并成功举办3届荷花艺术节,提升了陶家知名度,为2018年贫困村脱贫摘帽打了坚实基础。
陶家村荷花基地。吴小兰 摄
2018年,陶家村继续加大休闲旅游业的建设力度,对整村的旅游发展进行全面科学规划,建成以大埠溪流域为纽带的陶家500亩赏花基地和巴巴谷农业公司的玫瑰泉部落情感之旅、玫瑰科普示范体验园相结合的“荷美陶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
目前,园区已新建农家乐、餐馆3家,停车场2个面积6000平方米,旅游厕所2间,并配套建成观光绿色长廊、观光楼、观景平台、休闲步道等一批旅游基础设施。2018年接待观光游客3万人次,实现农业旅游收入68万元,带动21户贫困户93人实现脱贫,同时带动34人就业,整个村委通过土地流转收益180户,每户增加收入1000元,贫困户每户产业增资5000—10000元。
“‘荷花陶家’将以创建县级示范区为目标,不断完善农业休闲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功能,力争在今年建成县级示范区,2020年建成市级特色休闲农业示范区,实现年接待20万人次,把陶家建成一个高标准农旅相融的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黄桥秀说。(完)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