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平果:扶贫产业从“遍地开花”到“喜结硕果”

发布时间:2019-08-31 23:42:00来源: 中新网广西新闻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2日电(农会森 罗凤飞)产业不发展,小康难实现。平果县多山少地,农业产业发展一直以来是脱贫攻坚的一个短板。向着石头缝里要小康,是平果县偏偏硬要啃下的“硬骨头”。

  从“5+2”,到“全覆盖”,三年时间,产业发展的“声势”一步步在石山里、在田间地头蔓延开来。在政府的扶持下,群众通过自己双手,努力奔小康,决定着群众心里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5+2”到底是什么?一开始群众不理解,干部摸不透。县里作了专门的调研,并统一作了规划,决定因地制宜推进火龙果、山茶油、林下养鸡等十大脱贫奔康产业园建设,引导发展火龙果、油茶、桑蚕、林下养鸡、猪、牛、糖料蔗等“5+2”特色产业,大力推进扶贫产业“全覆盖”。

  依托县里的扶持政策和平台打造,招来了龙头企业,成立了合作社、企业和贫困户抱成团结成链,很多农产品通过网上平台进行销售,扶贫产业搞出了大名堂。

  敢问路在何方:石头缝里擦除思路的火花。

  “地里到处是石头块,以前只能在石头缝里种点玉米,勉强够一家人口粮,哪里能想到还可以种水果!”果化镇布尧村龙何屯卢广存感叹道。

  此前,由于严重石漠化,当地许多村民都是守着贫瘠的山地过日子,后来村里成立了火龙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吸纳贫困户等农户入社,统一的管理确保火龙果种得活、管得好、有效益。依靠火龙果,布尧村在产业方向上实现了脱贫致富。

  随着产业扶贫攻坚深入推进,平果县在果化、太平镇等乡镇建设火龙果种植基地,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火龙果产业发展的同时,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提供种植、管护、采摘、分选等就业岗位,年人均收入可增收1万元以上,形成产业发展的“二次效益”,有力推进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后续发展问题。 平果火龙果目前已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一开始种于石漠化山区,成为石山区农民增收、效益比较高的产业,成功经验随之在全县推广。

  思路“开了花”:悄然盛开的致富霸王花

  旧城镇康马村的野生霸王花生长在石头山上,经过筛选、烘干、包装等加工工序,产品品质和口味极佳,很受市场欢迎。

  集体经济收入是整村脱贫的硬指标之一。康马村大胆探索,集体投资5.1万元租赁改造500平方米霸王花加工厂,通过以“农户+(合作社)加工厂+定向收购商”的生产销售模式收购农户种植的霸王花鲜花,加工成成品销往广东定向收购商,年(仅每年7、8月份生产)营业额26000元。

  “一年只要干两三个月的活,其他时间我们可以自由支配去做别的事,工厂就在家门口,我带着小孩都能干活呢。”7月1日平果县旧城镇康马村贫困户凌嘉兴说。

  目前,康马村5000亩野生霸王花,年产干花30吨左右,带动该村150户贫困户增收。2018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14.4万元。

  思路“上了山”:向着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山多地少,如何向大山要致富,又不破坏生态,成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的新课题。

  “为了绿水青山,我们种上了油茶树;为了金山银山,我们也种上了油茶树。”

  四塘镇是平果县种植油茶最多的乡镇。走进明江村油茶“双高”示范基地,一眼望去,3600亩的油茶林漫山遍野,长势喜人。油茶树下套种的金钱草也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添了彩。

  “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成果收成,基地提供场地,村民合作社统一组织贫困户种植。目前共有贫困人口30人在基地参加劳务输出,基地建成后预计可以带动600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和劳务就业”,明江村第一书记韦吉勇介绍道。

  全县计划今年新种植油茶10000亩,目前已完成种植6900亩。太平镇、黎明乡等乡镇也采用基地建设、集体承包、个体散种等方式扩大种植规模。

  “我家能够脱贫,就靠这10亩油茶林了,现在刚挂果,护理好了,今年的收入就有希望了。孩子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黎明乡高桥村能丁屯贫困户唐艳英谈到。

  黎明乡的李月菊看到高桥村种植油茶效益不错,2017年开始,投入400多万元,流转767亩坡地创办油茶基地,也发展油茶种植。

  “我的基地需要很多人工,贫困户家庭收入少,平时我都找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来做工,给每人每天100块的工资。贫困户有了收入,油茶长势也越来越好,效益也就更明显了。”李月菊说道。

  在“山林经济”的带动下,该县林下养鸡集中区“遍地开花”,已完成林下养鸡集中区平整场地303个,完成鸡舍搭棚建设267个,在建搭棚鸡舍26个,已进鸡养殖130个鸡棚120万羽,已出栏肉鸡9万羽。这个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出栏肉鸡700万羽,解决3000人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思路“遍地开花”,产业“喜结硕果”

  “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实现了产业扶贫的“倍增”效应。今年,全县54个贫困村均成立了霸王花加工厂、剑麻加工厂、养牛场、托羊所等7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或产业基地(园),共带动贫困户2716户。

  该县还大胆探索直接帮扶、托管帮扶、合作帮扶、社会帮扶、代种代养、委托经营等产业扶贫模式,对贫困户实现产业发展全覆盖。

  产业发展的思路打开了,政府、企业、群众扶贫路上肩并肩,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呈现由“遍地开花”向着“喜结硕果”转变,形成了企业壮大、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增收的多赢局面。

  2018年底,全县共有13787户贫困户有“5+2”特色产业项目,产业覆盖率达95.44%,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为了保障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收益,该县还实行一个产业、一个方案、一位领导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以奖代补”等产业扶持政策,将产业扶贫工作自上而下落到实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成果,帮助群众快速增收脱贫。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