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旅游

通讯:凌云县贫困山村的美丽蜕变

冯文友 发布时间:2019-08-31 23:42:00来源: 中新网广西新闻

  中新网广西新闻7月22日电(冯文友)曾经“地无三尺平、人无三文钱、户无隔粮”的凌云县泗城镇上蒙村,奋力攻坚二十多年,发扬“壮志凌云、永不言弃,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凌云扶贫精神,朝着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大变身。

  当地80年代初以前出生的人都记忆犹新,玉米还未长熟,就掰回家煮玉米棒充饥。稻谷还未长熟,就收割回来,用大锅炒干,舂米果腹。一年四季不买一粒肉,靠一头几十斤重的“年猪”充当全家一年的肉食和食用油,有的甚至几年不杀一头“年猪”。扛着木柴或草药徒步10多公里到县城,才能换得买盐钱。这样的生活何其艰难。这就是处于边远山区、国定贫困县里的一个小山村——上蒙村。该村位于泗城镇西南部,居住着壮、汉两个民族共1626人,人均耕地只有0.4亩。“2017年,上蒙村实现了整村脱贫出列,告别了多年来的绝对贫困。”该村委会主任陆绍杰介绍。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上蒙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该村岩坳、那景、巴利、伟龙几个屯的居民,住在山上。天刚蒙蒙亮,就成群结队,打包一份午饭,走弯弯曲曲的泥山路到山下的田地里干活,天黑以后才开始成群结队向山上赶。那景屯有该村唯一的一台榨油机,附近村屯的群众从油茶山上摘了生油茶果,肩挑马驮运回家晒干,然后又肩挑马驮到那景屯榨油,榨完油又全部搬回家。如今这四个屯全部都通了硬化路,那景屯还在2013年自发进行了整体搬迁,搬到了山下平地,离耕作区更近。26户群众集中居住成一片,统一规划,水电路全部配齐,砖混结构小洋楼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还对立面进行了统一改造。

  现在上蒙村通村道路、20户以上的自然屯道路全部进行了水泥硬化,有能力发展生产的地方都通了生产路。二级路也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预计今年底可以通车。该村充分利用距离县城近,交通便利,一条小河穿村而过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大力支持下,该村建立了一个54亩的蔬菜大棚,还带动了全村200多户群众种植蔬菜到县城销售,蔬菜种植成了当地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

  “十三五”以来,广西党委组织部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到凌云、到上蒙村实地考察调研,走访、慰问贫困户,统筹协调解决资金、项目等问题。先后派出路艳、杨洋两名区组部优秀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为村“两委”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党员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策宣传、基层党组织建设、精准扶贫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激发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上花了大力气、下了大功夫,脱贫攻坚工作卓有成效。2018年,上蒙村党组织被评定为自治区“四星级基层党组织”。

  走进上蒙村村部,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办公楼、便民候车亭、篮球场、戏台、健身器材、儿童活动家园、村部公共厨房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电商之家、妇女儿童之家、扶贫“爱心超市”、卫生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功能室一应俱全。

  上蒙村在2018年被授予百色市“文明村镇”、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等称号。该村昔日的贫困户陆文球,通过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在凌云开展的“最爱国、最守法、最勤劳、最诚信、最友善”的“五最”农民评选中被评选为凌云县“五最”新型农民。

  “跟以前比起来,现在大家的生活都比较富裕了。”该村村委会主任陆绍杰介绍。十多年前,村里的劳动力几乎不外出务工,靠种植传统农作物收成很低,难以维持生计。村里做小偷小摸的人真不少。经常听说有人家被偷了鸡、鸭、猪、牛、粮食、腊肉等等,也常听说哪里哪里又抓到一个小偷。现在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了。生产工具放路边、鸭子放小河里几天几夜都不会丢失。大家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的收入来源,谁都不去打它的主意了。

  该村村民种植蔬菜、劳务输出、油茶,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入,已经基本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现有油茶7700亩、杉木800亩、八角300亩,种植蔬菜300多亩,百香果10亩,包括特色养殖以及其他零散种种植,该村基本实现了常年在家的农户农业产业全覆盖。群众自己的“钱袋子”慢慢的鼓了起来。

  上蒙村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345人,贫困发生率为21.22%,至2018年已经降至1.51%,预计2019年脱贫5户1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5%。

(责编: 胡瑛)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