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男护士马骏驰:战“疫”援藏全都冲在第一线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工作,并不是只有男生或女生才能做好。就像电影里有女英雄一样,护理行业也需要男护士。
人物小传
马骏驰,1995年11月出生,2016年11月参加工作。徐汇区大华医院新冠核酸采样部护士长、团委委员。2020年1月27日到3月31日,他随上海市援鄂医疗队紧急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在ICU开展高强度工作,并于3月4日在援鄂一线入党。返沪后,他继续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马骏驰曾先后获得徐汇区杰出护理工作者、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20年1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
见习记者 王宛艺
又一次肩负使命离开。
4月29日,作为徐汇区援藏医疗队员,大华医院新冠核酸采样部护士长马骏驰再次启程,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人民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对口帮扶医疗工作。
同样主动请缨,同样义无反顾,一年多前,马骏驰也是这样,与其他护理人员背上行囊,乘上了驰援武汉的火车。
那时,送行的同事忍不住红了眼眶,他没哭:“国家有难,我堂堂七尺男儿,应当迎难而上,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守护人民健康。”
马骏驰告诉记者,现在,在萨迦县由于高原反应难以入睡的夜晚,他会抬头看看月亮。就像在去年前往武汉的火车上,他也是透过窗,凝视着一轮明月,“那时我心里一遍遍地回顾踏入医学大门时的誓言: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主动请缨驰援武汉,“作为男护士在体力和适应力上有一定优势”
作为一名95后男护士,马骏驰有时会面对周遭善意的好奇。他总无所谓地摇摇头说:“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工作,并不是只有男生或女生才能做好。就像电影里有女英雄一样,护理行业也需要男护士。”
作为一名95后男护士,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勇挑重担:“没事,我来”“没事,我留下”“没事,我晚点回老家”……
去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医院召集赴鄂医疗队成员的通知一出,马骏驰立刻退了回老家的高铁车票,向领导递交请战书。他说:“我主动请缨,首先我是一名男护士,在体力和适应力上有一定优势;其次我单身,暂无后顾之忧……”
就这样,去年1月27日19点,他逆行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
他也有过恐惧。进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第一天,马骏驰6点不到就醒了,“一大早不敢吃东西、不敢喝水,就怕到了病房‘掉链子’”。ICU里“5+2”“白+黑”,上大夜班的马骏驰,护目镜下,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护仪上病患们跳跃的生命迹象;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留取各种标本、补液、翻身拍背吸痰、血糖监测、出入量的评估、护理文书记录……一切忙碌而有序。
为了避免中途上厕所而“浪费”当时紧缺的防护服,马骏驰学会了“精打细算”:前一天20点过后就不吃东西,22点后不再喝水,实在渴得不行了,就含一口水,润一润喉咙再吐掉,“这样能保证6小时一趟班完整顺畅”。
去年1月31日,马骏驰正式向上海援鄂医疗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在同年3月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党员更要懂得割舍,争做‘分外’的苦活儿、累活儿。”说来容易,但当他无意中得知,父亲在抗击疫情连续值班、突发脑出血住进ICU的消息后,“大脑一片空白”。但马骏驰很快稳住心神,“此时能做的只有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认真把工作做好,不能再让他们为我担心。希望能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日回家!”
带领团队完成十余万次核酸采样,“希望贡献青春的力量”
60多天的驰援武汉结束后,马骏驰回归了“日常”。说是“日常”,但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懈,大华医院成立了核酸采样点,每天要执行区内外近千例的采样工作。听到消息的马骏驰率先“请战”,成为大华医院核酸采样护理分队的队长。从发热预检分诊、疑似确诊患者的护理到全区各个点位的核酸采样,团队的职责从院内覆盖到整个徐汇区。核酸采样护理分队要和各单位、各部门打交道,很多前来支援的队友是新手,马骏驰手把手地对他们进行培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理应冲锋在前!”上海入冬以来最寒冷的日子,气温降至冰点以下,他每次都主动承担外出采样工作。为缩短大家在户外的等候时间,午饭也常常匆匆对付。
“带领一支队伍,明显感觉自己的压力大了,担子重了,这促使我不断地学习,总结难点和痛点,与前辈交流,听取大家意见”。
马骏驰还尝试构建了区域性采样专项工作模式,“希望能把采样护理分队打造成防控工作中的堡垒,贡献出我们的青春力量”。
数月来,马骏驰团队负责徐汇区十余家隔离宾馆、数十家企事业单位和留验采样点,共完成院内采样15万余人次、院外采样1万余人次。他所在的护理分队也获得徐汇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的荣誉称号。
今年春节,他依旧没能安稳地过个年,而是带领着护理队员在浦东机场支援海关防疫工作,负责入境人员的核酸采样。“半夜值班,马骏驰都守在最靠外的门口,遇到夜晚航班落地,总是第一个出来工作。为了让同伴多休息,如果一个航班旅客不多,他往往自己一个人顶着。遇上大批旅客进港,再发信息叫队员们。”同在核酸采样护理分队的吴丽说。
克服高原反应和沟通困难,把先进医疗经验带到雪域高原
从浦东机场支援归来刚满一个月,马骏驰再次出发了,目的地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这里,海拔4350米、离家4438公里、气压只有上海的六成,是上海支援西藏海拔最高、环境最为艰苦的县之一。
这一次,他依然主动报名,面对不可预知的高原反应和沟通困难,“还是那句话,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任何时候都应该首先站出来!救死扶伤不是一句口号”。
最终,他得偿所愿,作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随徐汇区第六批援藏医疗队伍赴萨迦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援藏工作。“这次新的挑战将拓展我的人生宽度。”马骏驰语气中透着点自豪。
在日喀则市短暂休整几天后,伴随着颠簸,他们驱车3小时来到萨迦县。马骏驰告诉记者,海拔陡然升高,气压急剧下降,空气变稀薄,再加上干燥、强紫外线等,发生高原反应在所难免。
“高原反应的威力相当大,头痛、难以入睡、呼吸急促、胸闷等不适让我措手不及,在如此高的海拔,相当于时时扛着50斤大米,就是在房间里走两步,都喘得不行。”最后,他白天不得不靠吃止疼片缓解,晚上需吸氧才能入睡。
马骏驰有着自己的计划:要将疫情防控、疫苗接种、感染管控、护理管理等先进的医疗经验带到西藏,在萨迦县用“上海力量”为“富民兴藏”贡献智慧和力量,“给那儿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助力西藏21所学校驶上发展“快车道”
新一批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推动21所受援学校驶上发展“快车道”。[详细] -
“安徽援藏 山南欢迎您”高铁冠名列车极速启程
近期,由安徽援藏牵头推动、山南市旅发局组织协调,再度联合华铁传媒打造的藏源山南“安徽援藏 山南欢迎您”高铁冠名列车极速启程,再次拉开山南文化旅游品牌发展加速度盛大帷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