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当声中,锤炼出的技艺和心境
——访拉萨雪堆白传统手工艺术学校首席铸铜师罗布顿珠
略微卷曲的黑色头发直至肩部,深褐色的面庞、立体的五官,初见罗布顿珠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普通的康巴汉子。担心自己普通话不太标准,罗布顿珠特意去找班里的学生来当翻译。
近三个小时的交谈,这位1987年出生的康巴汉子曾经历过与同龄人一样的青春叛逆、迷惘无知,又经历着同龄人未曾体验过的铸铜寂寞。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带学生不仅要传授铸铜的技艺,更要教导他们如何做人,培养良好的品德。而记者想问的关于如何运用技艺展现心中的铸铜雕塑的问题也自然得到了答案,罗布顿珠用他的言传身教告诉世人,一个手艺人,其心灵和品德远比技艺重要得多。
耳濡目染 13岁开始学习铸铜
“我出生在昌都市,所在的柴维乡几乎都在从事铸造雕刻,从小就听着敲敲打打的铸造雕刻声长大。看着父亲以及周围邻居们在铜皮上敲敲打打,自己就模仿他们的动作,拿石块来练习。”罗布顿珠一边说,一边比划着两手敲击的动作。不止罗布顿珠的父亲精通铸铜技艺,他的爷爷除了铸铜造像外,还懂得藏医学和建筑学。
在这样一个铸铜家庭长大,再加上周边环境的熏陶感染,罗布顿珠在13岁时也正式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铸铜技艺。“父亲是我学习铸铜的启蒙师父,两年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到全村最好的铸铜家族继续学习。”罗布顿珠介绍,这个尼仲家族在噶当派铸铜史上非常有名,已有四代的传承历史。
铸铜技艺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比较口头带教的教学方式,每一个师父对于技艺的传授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的实践领悟。 “所以在尼仲家族学习了两年后,我又到拉萨跟随姐夫学习。”罗布顿珠告诉记者,前往拉萨学习还有一个原因,在家乡,手艺人平日里并不只是敲打铜皮。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像放牧这些田地里的活计都要干。
跟随姐夫学习一年多后,罗布顿珠又紧接着拜访了当时拉萨周边比较有名的铸铜师。“这期间,我和姐夫一起共同完成了5米高的铜像作品。随后又参与建造一个4米高的铜像。”不停的拜师学习带来的是罗布顿珠技艺上的提高。
戛然而止 经历青春的迷惘
可是在之后的两年里,罗布顿珠的拜师学艺路突然就搁浅了。“怎么说,就是突然对自己没有信心了,拜过几个师父后,突然间没有了方向感。”因为没有勇气拿起工具继续敲打铜皮,罗布顿珠就开始了四处游学。“四川、青海等地的藏区几乎都去过,每到一个地方就仔细参观各地寺院。在观赏中了解各地的铸铜造像,细细揣摩其技艺的呈现,也开始琢磨自己该如何铸造这些铜像。”罗布顿珠说。
谈及此,罗布顿珠言语间并无后悔。“那时太年少无知,长辈们的教诲当作耳旁风。现在看,这是一段很难得也很珍贵的经历,四处游学让我积累了很多作品的表现方法和创作素材。可以说没有这段经历,就不会有现在的我。”罗布顿珠说。
游历四处后,2007年年底,罗布顿珠回到拉萨,继续拜师学艺。“先是跟随铸铜大师尼珠学习了各种样式和铸铜技法,随后又继续拜访名师。”罗布顿珠介绍,2009年,他又拜访了敲铜大师嘎亚,继续学习了铸铜技艺。
“在这些年的学艺过程中,我一共拜访过十余名老师,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尼珠和嘎亚。他们不仅教授了我各项铸铜与铜皮雕刻的技艺,还教会了我作为一名手艺人最重要的东西。”罗布顿珠说。
铜像制作 陪伴的只有叮当声
历经十余年的拜师学艺,让罗布顿珠掌握了铸铜的各项技艺,可是如何让其传承下去却让他犯愁。偶然间听到有手工艺术学校招收铸铜师,罗布顿珠带着近三个月铸造的作品前去面试,现在罗布顿珠就在雪堆白传统手工艺术学校一边收徒教学一边进行铸铜造像的创作。
还未走近这个回廊形的院子里,就已经听见了敲打金属的声音。院子里的草地上三五个人正在进行着花纹的雕刻,另外两三个人则在不远处的水泥地面上进行着火焠锻造和结构敲打,屋子里的一面墙壁上悬挂着图纸,两个学徒正在进行铜皮裁剪。
罗布顿珠时而与学徒们讨论着造像的细节,时而指点学生们的雕刻手法。“按照图纸进行铜皮裁剪后,就要进行结构敲打,外形轮廓敲打出来后就要进行火焠锻造,锻造焊接后整体的外观形态就出来了,接下来的步骤就极其繁琐了:按照细节图纸,在一个个铜皮上进行花纹雕刻。雕刻时你的脑海中要不断浮现出一个立体的形象,这样才能在雕刻中呈现立体的感觉。哪里深一些、哪里浅一点、哪里倾斜一点,角度、深度,这些都要把握好,不然最后呈现出的作品就没有立体感了。”罗布顿珠说。
因为长时间接触铜器,罗布顿珠和学徒们的手都是深褐色的;手上很多地方因为握着工具磨出了茧子。“因为铸铜是一点点敲打雕刻出来的,很多时候我们一坐就是一整天,中间就吃饭、上厕所、喝水才起个身,其余时间就这样坐着敲敲打打。”罗布顿珠介绍,因为敲敲打打的叮叮声未免枯燥,很多学徒时常带着耳机听着摇滚音乐干活。“虽然听着摇滚乐,但手下的动作是绝对不会跟着节奏走的,他们已经形成习惯了。”罗布顿珠说。
传道授业 更重要的是教会做人
罗布顿珠介绍,因为学习铸铜技艺既辛苦又脏又累,很难招到愿意学习的学徒。“现在我总共带了7位徒弟,平均年龄在20岁。”对于如何教徒,罗布顿珠表示,还是按照传统施教,耐心教导。“铸铜技艺的学习是件漫长而又辛苦的过程,往往需要学习5-6年才能独立完成铜像作品。这些年轻人所要学习的不仅是技法,更重要的是修炼心境。所以平日的教学不能太严厉,太严厉只会让他们对这门技艺没有兴趣去学习。”
而提到如何修炼自己,罗布顿珠则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着。作为一名铸铜艺人,首先要做得就是能够静得下自己的心。“如果坐不住,静不下心,那你呈现的作品就是浮躁的,流于表面形式的,这幅作品也无法展现出你自身的情感。一副没有自身情感的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就不是作品。”罗布顿珠说。
除了能够静下来,罗布顿珠特意强调,学徒都还年轻,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比学艺更重要的是做人。“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尊师重道。”听到罗布顿珠说着,记者想起第一次见他的场景:罗布顿珠要去拜访他的老师仁增老人,还没出门就在念叨要给老师带什么礼物,大概十分钟后,他提着一盒藏药出来了。记者跟随他前去拜访,师徒间久未见面,罗布顿珠开口就关心老师的身体,询问后才向老师汇报近期的动态,然后针对一些疑问请教老师。
即使已经教授学徒,罗布顿珠也未曾停止学习的脚步,不仅向老师请教,也在琢磨尼泊尔的铸铜技艺。“比如尼泊尔铸铜技艺中的石蜡法,相比较传统的翻砂法小型铸造技艺,前者不仅有成本方面的优势,还有技艺的可操作性。这样既学习传统技艺又学习外国优势技艺,才能把铸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罗布顿珠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