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资料云 > 资讯书评

散落民间的珍宝

丹增 发布时间:2019-04-17 10:30:00来源: 光明网

  藏族是中华民族中值得骄傲的民族,悠久而深厚的历史积累造就了这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性格。文化积淀最重要的载体是典籍,看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这个民族典籍的传承。藏族历史典籍的丰富与多彩,令人赞叹。在我国56个民族中,除汉文外,藏文典籍数量之巨,内容之广泛,无与伦比。

  在藏族文化中,藏传佛教的影响深远,佛教智识渗透于每个藏族百姓的社会生活之中,因此在传世文献中,藏传佛教之内容占据了绝对优势,佛教经典在民间的流布极为广泛,且受到藏族百姓的格外珍惜与保护。因此,传承于民间的经书宝叶是藏文典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部分文献的分散性,容易流失散亡,所以对民间所藏文献的整理与保护的意义尤为重要。《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正是基于对民间所藏典籍的重要性和亟需整理的迫切性的认识应运而生的。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文化积累价值的系列丛书,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和光明日报出版社联合出版。2015年10月出版《精华版》,精选从未示人、版本价值极高的历代高僧大德的手抄本汇集成三卷,本该书出版后,在国际国内获奖无数,好评如潮:2016年第67届美国印制大奖班尼奖优秀奖;2016年香港印制大奖精装书刊类冠军,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2017年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和奖印刷复制奖。2017年11月推出《藏区民间所藏藏文珍稀文献丛刊(1-50卷)》(以下简称《1-50卷》)。

  这部书的主编降洛堪布,是一位对藏族传统文化充满敬畏之心、德行高尚的僧人。他与他的团队历经十多年的时间,沿村沿庙地走访、请教,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典籍,然后加以汇集、整理,终于成就此书。《1-50卷》共50册,约7万单叶,一次性推出。分四部:《宁玛派典籍(1—33卷)》《格鲁派典籍(1—10卷)》《觉囊派典籍(1—4卷)》《噶举派典籍(1—5卷)》,对宁玛、格鲁、觉囊、噶举四派历代高僧大德的手抄本进行汇集,这些都是完完全全的真迹珍本,其间有多种藏文书法形式,墨迹精美、书法绝妙,既是藏学研究、版本研究者不多得的历史文献,又是藏文书法爱好者和藏传佛教研修者的收藏珍品。这对于保护藏族传统文化精华,推动藏族文献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献整理,特别是以影印出版的文献整理项目,最重要的是版本的珍贵性。在这方面,《1-50卷》可谓是做到了极致。该套书共选用版本714种,全部是流传于民间的手抄本,其中最早的本子成书可追溯于宋代,距今一千余年。这七百多种书中,有许多出自历史名寺的高僧大德和学行深厚的藏族学者之手,他们在酥油灯下,左手执狼毒草根纸,右手握箭竹笔,怀着对佛法的敬畏之心,对民族文化的深深热爱,一抄就是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些手抄本流传于民间,为民间传习诵读,每一种都是独一无二的珍品。而这些稀世珍品绝大多数是第一次以集结成书的形式与世人见面,其珍贵的版本价值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是这套书内容的经典性与丰富性。收录的内容涵盖了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和觉囊派最基本的经书与疏释,这里面融入了佛教智识、建筑、历史及文学等各方面内容,为研习藏传佛教和藏族历史必读之典籍,是藏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历史文献。

  藏文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非凡成就的一支。藏文书写形式之优美,技法之多样,艺术发展之悠久都令人赞叹不已。《1-50卷》所收录的手抄本出自数历代高僧学者之手,有豪放壮观形,有娟秀清丽形,有的朴质无华,有的瑰丽豪饰,各具特色,美不胜收。这些版本的书体,不仅涵盖了从吐蕃松赞干布时代创制传布下来的八大书法体系,还有十分罕见的古藏文草体书,乃藏文今古书体集大成者。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书写的材料。这套书收录的版本,除用一般墨汁抄写者,更有以金汁抄写的尊贵经书,其金黄闪亮的字迹至今明艳如新,真是奇迹。这部书所收版本中,有相当数量配有唐卡,唐卡人像栩栩如生,以金、银、朱砂、珊瑚、红树叶等自然之物制成的八宝墨绘成,那鲜艳的色彩经久不变,至今仍光彩夺目。如此高的艺术价值,现在已十分难得了。

  这套书在出版环节也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著名装帧艺术家吕敬人先生以藏民族传统审美观为基础,辅以现代设计理念和工艺,使这套书从内文到封面之总体设计达到了臻于完善的境界,正如有学者评价,“其装帧之考究堪比故宫典藏”,成为民族文字出版物中传统与现代融合之最佳典范。

  《1-50卷》在诸多同仁的努力下成就了极高的品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策划者段志洪、段英,组织者蓝明春、唐怡,编辑泽仁扎西、嘎尔玛泽朗等人的独具慧眼和辛勤耕耘,使这套书在众多出版物中脱颖而出。如此结果,使各位参与者对民族文化的贡献感和职业自豪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作者:丹增,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原副主席,曾任西藏自治区委、云南省委副书记)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