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大国工匠篇】“西藏工匠” 次仁多杰:一位民族手工艺人的坚守
中国西藏网讯 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雅鲁藏布江,自西向东蜿蜒而下,平坦的河水流经尼木峡谷时,突然变得湍急起来。自古以来,人类文明的发源都在大江大河流域。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的尼木县同样荟萃了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藏文化在此绚烂,藏文字的创始人吞弥•桑布扎在此出生。尼木藏香、雪拉藏纸、普松雕刻作为“尼木三绝”享誉雪域高原。
图为新型的雪拉装饰纸
作为藏文化的重要载体,藏纸记录了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沧桑巨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造纸业的冲击,传统手工藏纸逐渐没落,走向萧条。作为西藏三大藏纸之一的雪拉藏纸,因其产地在尼木县塔荣镇雪拉村而得名,正在为自己的未来做着努力。
在尼木县民族手工艺园的藏纸厂内,不大的院子里摆着几十张正在晾晒的藏纸。小小的藏纸厂内,听不到机器的声响。三名工人坐在院子的遮阳网下,处理着藏纸的主要原料——狼毒草。这种令人生畏的植物确实有毒性,连牛羊都对它们置之不理。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性,导致用狼毒草造出来的藏纸具有防虫、防鼠、长久保存的特点。
图为次仁多杰老人展示他制作的藏纸
藏纸厂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次仁多杰老人向我们展示了雪拉藏纸的制作工艺,演绎了一番从草到纸的华丽蜕变。透过微黄的藏纸,我们走进了它的前世今生。
图为工人正在处理原材料狼毒草
制作雪拉藏纸需要狼毒草根茎中间部分的白色韧皮。取出韧皮后需晒至半干,再用小刀削掉韧皮上的黑色表皮,这样造出来的纸张纯度才会更好。把处理干净的韧皮晒干之后,放入锅内蒸煮,然后把蒸煮过后的的韧皮手工用石头碾碎,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水,做成纸浆。将搅拌均匀的纸浆倒入事先放置在清水内的纸帘中,待纸浆均匀、平整后,用手慢慢地将纸帘抄起,使水慢慢从纸帘中渗出。把刚刚抄起的纸帘放置在宽敞处进行晾晒。在纸帘九成干的时候,从一角慢慢将纸揭下,一张完整的雪拉藏纸就制作完成了。
图为次仁多杰将纸帘从水中抄起
由于只有根茎中间的部分才能作为原材料,制作一张雪拉藏纸,大约需要3斤的狼毒草。狼毒草生产周期较长,渐渐导致了原材料的匮乏。从牧民手中收来的狼毒草的量是远远不够的。次仁多杰正在尝试人工种植,可是两年的时间,种下的狼毒草只有小拇指大小,距离能作为原材料使用还是遥遥无期。
图为次仁多杰在验看纸张的平整度
另一个困扰次仁多杰的问题就是自己造纸手艺的传承。次仁多杰从十几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藏纸,从一个懵懂少年如今已年近古稀。造了一辈子纸的他,如今只有两个儿子是自己的徒弟。之前收的学徒,很多因为收益不够理想,纷纷离开。如今父子三人,守着传统的手艺,守着祖辈的传承,执着地坚持着。
图为次仁多杰将晾晒好的藏纸从纸帘上揭下
作为传统手工艺的雪拉藏纸想活下去,就必须面临改革创新。几年前,为了适应旅游市场,次仁多吉开始做起了文创产品。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装饰纸,这种纸分为两层,中间夹着鲜花、树叶、青草等自然植物。由于原材料的不同,所以每张纸都风格迥异,各具特色,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此外,曾经主要作为佛经印刷使用的藏纸,现在也被制作成各种藏纸灯笼,藏纸笔记本等工艺品销往各个景区。不善言辞的次仁多杰老人近年来也努力通过媒体接触,希望让雪拉藏纸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传统文化为更多人所知。
图为用雪拉藏纸制作的装饰性灯笼
这座集藏纸厂、雕刻绘画厂、经幡印刷厂和藏鼓制作厂的民族手工艺园的建园初衷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民族手工艺荟萃之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优秀的民族手工艺能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远方。(中国西藏网 图、文/赵耀)
-
第八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开幕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文化产业处了解到,4月20日至22日,第八届西藏唐卡艺术博览会在拉萨举办。[详细] -
艺术,做好人民的文化伴侣
今年3月以来,从被选为“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的开幕大戏,到回到家乡舞台绽放华彩,再到扶贫示范点赢得喝彩……我们原创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引起强烈反响,展现了文艺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的担当。[详细] -
互联网+艺术开辟“热贡艺术”发展新格局
4月16日,“热贡艺术”国际文化传播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启动会议及2018年热贡艺人培训会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