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工艺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三代人的传承梦

央金 发布时间:2018-11-27 09:05: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


图为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在表演藏戏《文成公主》。


图为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在表演蓝面具藏戏之《朗萨雯蚌》。


图为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在表演藏戏《文成公主》。


图为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在表演蓝面具藏戏之《白玛雯巴》。


图为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参加文艺演出。


图为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在基层演出。


图为首都北京梅花奖艺术团莅临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考察指导工作时合影留念。


图为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在表演藏戏《文成公主》之《藏汉之间架金桥》。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歌曲旋律优美、婉转动听,享誉国内外。藏民族的民间歌舞更是风格各异,品种繁多的藏族民间歌舞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

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起源于十四世纪,在藏语中叫“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藏戏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艺术,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2009年,藏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观看一出原汁原味的民间藏戏,犹如走进了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长河深处,展现了藏民族跨越高原山川的重重险阻,创造美好生活的神话与现实,令人回味无穷。

近年来,西藏藏戏艺术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已成为西藏特色浓郁、群众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今年,西藏自治区共授予143支民间藏戏队“藏戏传习点”称号,并启动了藏戏保护立法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藏戏研究员及藏戏艺人的艰辛努力,藏戏保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旧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藏戏艺人所表演的技艺和技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但藏戏的传承主体——传承人的日益减少,是藏戏保护工作的难点。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一条永不断流的“河”,传承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藏戏艺人一旦离世,他身上所承载的传统藏戏表演技艺就会随之消失。目前,藏戏老艺人数量越来越少,给藏戏传承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在众多的民间艺术团队中,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所表演的藏戏最为正宗,该团是100多个民间剧团中唯一一个能够完整表演“八大藏戏”的团体。该艺术团还制作了“八大藏戏”舞台剧和传统剧的光碟,让广大喜爱藏戏的观众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可在家观看整套“八大藏戏”的愿望。“八大藏戏”舞台剧和传统剧两套光碟适合各年龄阶段人群观看,对于听不懂传统藏戏的年轻人,可选择观看“八大藏戏”的舞台剧,舞台剧光碟在荧幕下方配有中文、藏文和英语三种字幕。在这些辉煌成绩的背后,是三代人为了藏戏传承默默地付出。50岁的米玛是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的团长,他们一家三代人将传承藏戏作为家族使命,在多位老传承人的帮助下,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共培养出了11位传承人。“我热爱藏戏,所以我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现在,我儿子也辞去了单位的工作,目前在艺术团跟班学习。我们一家人的共同愿望就是将藏戏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目前,拉萨南边的慈觉林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深受广大群众和游客的喜爱,我的下一个愿望就是将拉萨北部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打造成‘藏戏基地’,努力将传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团长米玛满怀信心地说。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最初只是娘热乡下属的一个群众性艺术团体,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因为资金问题该艺术团曾濒临解散。1977年,米玛的父亲格龙(一名热爱藏戏的地质工作者)加入到了这个团体中,出于对传统民族艺术的执著和热爱,他极力规劝藏戏队的演员们不要解散,并将自己的工资拿出来分给大家。最终,格龙用他的真情感动了大家,他们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不辞辛苦,白天务农、晚上加班排练、演出,渐渐地,艺术团的发展越来越好。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的组建和发展都要归功于格龙,1984年退休后的格龙被大家推选为藏戏队的领头人,从此,他与藏戏队结下了不解之缘,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团体中。1994年,格龙出资18万元在娘热乡建起了藏戏排练场,为藏戏队购置了演出服装和乐器;1999年,藏戏队更名为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业余艺术团,格龙出任艺术团团长,后来,艺术团被正式命名为“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

数十年艰辛发展,数十年薪火相传。2000年,格龙把多年来艺术团演出赚来的钱和自己家中所有的存款共计40余万元全部投入到艺术团,在艺术团原址上新盖了两层楼房,开设了10间门面房、12间出租房和5间房的招待所。艺术团终于有了宽敞明亮的排练厅、办公室和厨房,米玛还购置了扬琴、六弦琴、小号、鼓、笛子等乐器,艺术团演员由过去的18人发展到了现在的53人(艺术团自成立起至今已解决了170多人的就业),固定资产从刚开始的“零”达到现在的5000万元,演员年平均收入已达到6万元。“小时候,父亲一个人的工资不仅要养活我们一家老小,还要用于18名藏戏演员的费用,家里的经济十分拮据。为了减轻父亲的压力,初中毕业后,我便开始为了生计而奔波,我什么活都干过,在工地上跑过运输,也骑着自行车卖过牛奶、酸奶和土豆。父亲去世前,我便开始帮着父亲管理团里的各项事务,父亲离世后,我接管了艺术团。一直以来,我和父亲都把传承民族文化放在首位,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直在不懈努力,对节目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我们积极与自治区群艺馆、自治区歌舞团、自治区藏剧团等专业艺术团体沟通联系,聘请指导老师到艺术团进行专业指导,根据实际情况将艺术团演员送到专业机构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从最基础的一招一式和吐字说唱进行纠正、指导,演员们的演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在,我们艺术团已成为全区唯一一个能表演‘八大藏戏’的团队,还能根据需要表演‘堆谐’‘朗玛’‘羌姆’以及民族歌舞等。我们以农村发生的巨变和存在的陈规陋习、封建迷信等现象为题材,编排了一些短小精悍的小品,歌颂党的富民政策,鞭挞愚昧落后,倡导科学文明,破除封建迷信,让农牧民群众在欢乐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迪、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米玛满意地向记者介绍道。

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现有演员中,年龄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16岁,大多数演员来自较为贫穷的农牧民家庭。艺术团将这些贫困人员吸收进艺术团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困难家庭子女的就业拓宽了道路,也为城关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由于艺术团表演的节目老少皆宜,既有古老的藏戏演出,也有现代的歌舞表演和“朗玛”“堆谐”演出,艺术团深受国内外游客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欢迎。如今,艺术团的足迹已遍布山南市、尼木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区和堆龙德庆区等地。

拉萨市城关区娘热乡民间艺术团以继承和发展藏戏为己任,将继承的觉木隆藏戏推陈出新,获奖无数,不仅扩大了藏戏的影响力,还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藏戏表演艺术家,促进了藏戏事业的不断发展。娘热乡民间艺术团从2003年开始着手策划“八大藏戏”的恢复工作,通过9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实现了传统“八大藏戏”的完整演出。2008年,艺术团开始在传承传统藏戏表演手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跨越性的突破,把藏戏的广场戏转变为舞台戏,把藏戏剧目里的神话部分运用了科技手法,增强了整个剧目的视觉效果。30多年来,艺术团获得了“拉萨市对外宣传特别奖”“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区基层文化建设示范点”等诸多荣誉。2007年,在“喜迎党的十七大,全区‘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文艺调演”活动中获得金奖2个、银奖4个、铜奖1个;还获得了拉萨市文化局雪顿节首届藏戏比赛一等奖和组织奖等,并有幸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2009年6月24日,娘热乡民间艺术团表演的《拉萨朗玛》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荣获西藏自治区民间藏戏队“藏戏传习点”称号。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