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德秀:七彩邦典织出新天地
、
图为在制作杰德秀围裙过程中,对染过色的毛线进行晾晒。记者 刘金鹏 摄
从西藏山南市沿101省道一路西行,雅鲁藏布江边几位身着藏装的藏族姑娘在嬉戏打闹,腰间的一抹“彩色”格外亮丽醒目。经过近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便到了此次采访的目的地——杰德秀镇。
杰德秀镇是西藏“八大古镇”之一,素有“邦典之乡”美誉。这里生产毛织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生产编织围裙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围裙,藏语里称作邦典,是一种五颜六色、细横线条的氆氇(羊毛编织的毛料),也是藏族女性穿藏装时的一种重要装饰。2006年,藏族邦典编织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40岁的达瓦次仁是粗牛羊毛编织技艺的传承人,从13岁开始便跟随父亲学习邦典编织技艺。达瓦次仁的父亲是杰德秀镇有名的粗牛羊毛编织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从小时候记事开始,杰德秀的围裙就是最好的,毛料编织、加工及染色步骤全部都是纯手工制作。”达瓦次仁说。
杰德秀邦典编织工艺制作流程复杂,先用上好的羊毛,经过梳毛捻线、上织机(经机梭打、编织等)、织图、着色、反复浆染、揉搓、晾晒等工序,一条成品邦典才算完成。杰德秀围裙一般分三段缝制,每段条状布料的宽度控制在10—12厘米左右,最后缝合到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邦典。
在杰德秀镇斯麦社区的一个农家院里,记者看到几位“阿佳”(藏语对妇女的尊称)正在编织机前劳作,脚踩木板、手传木梭,邦典便在这“踩”与“传”的协作中逐渐显现。院落里一名戴墨镜的老人手持一块彩色邦典布料穿针引线,气定神闲。小院一旁的地上放满了五颜六色的毛线以及织完卷在一起的邦典布料。这里便是达瓦次仁与阿珍开办的邦典编织公司。
公司的货架上除了不同花色的邦典,还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编织包包、粗羊毛毯子、洛玛(竹子编成的放食品的盒子)等民族手工艺产品。如今公司一年可以生产1.5万条围裙,一条围裙的价格在400元左右,加上各类创新编织产品,一年销售额能达到500多万元,客户遍布区内及上海、北京、深圳等地。
达瓦次仁和阿珍的公司目前有11人,其中4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村里打零工一天能赚40元,现在来公司做编织,一天能赚200元,还管饭!”56岁的编织工人扎桑笑着说道。
阿珍告诉记者,公司计划在101省道旁修建一处集产品生产加工、展示、旅游接待、民族手工艺产品体验于一体的生产基地,建成后将吸收更多周边农民就业,带动附近贫困户增收。
杰德秀镇宣传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杰德秀镇共有1257户,近2800人靠邦典编织技艺谋生。
近年来,贡嘎县打造杰德秀围裙品牌,拓宽销路,先后参加了山南市雅砻文化节、藏博会等展览会。面对邦典编织经营户遇到的难题,杰德秀镇积极协调解决,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散户打造升级为具备一定规模的优质生产企业,改变农户自产自销现状,打造互联网经营销售新模式,建立健全各种销售平台。截至2019年,杰德秀镇依靠邦典编织技艺及相关国家政策实现脱贫人数达439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昌都市丁青县企业亮相广交会等展销会
近日,丁青县岗翁布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达那香味藏香有限责任公司、琼贡仓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分别在福建厦门、广东广州参加第十二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展销会。[详细] -
藏戏《六弦情缘》13、14两天在湖北武汉上演
在福建福州参加完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的西藏自治区藏剧团,马不停蹄赶到湖北武汉,他们于11月13日和14日参加第二届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为广大观众献上原汁原味的藏戏《六弦情缘》。 [详细] -
布达拉宫文创体验馆 特色产品受青睐
布达拉宫文创体验馆自今年6月6日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市民及游客前来参观购买。记者昨日来到位于布达拉宫西南角、红山脚下的山洞(布达拉宫文创体验馆)发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