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打造特色文化“氧吧”
党的十九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昌都市坚持把文化事业发展同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在全区率先实现县区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全覆盖,累计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站点1882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所有行政村(居),518座寺庙全部实现广播电视“寺寺通”,市、县区、乡镇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文化设施建设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文艺专业人才和骨干力量青黄不接;城乡之间、不同县区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文艺精品创作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还停留在“平原”,更谈不上“高原”“高峰”等等。
工作中,要直面问题和不足,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牢固树立大文化、大开发、大融合、大开放的发展理念,跳出文化看文化,站在全局抓文化,融入经济办文化,开拓创新促文化,推动昌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添砖加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始终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深刻认识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切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各县区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活动室和寺庙文化书屋全覆盖,持续办好“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立足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实施藏羌彝文化走廊和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打造一批有康巴风情、西藏特色的精品力作。
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用送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端委派”进行“分类施教”,举办各类培训班,并选派文艺骨干人才、非遗传承人赴援藏省市、自治区参加相关培训。设立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国内拔尖的艺术人才,壮大昌都文艺人才队伍。
-
全力推动三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详细]
- 数据显示:2017年里约至圣保罗为美洲最繁忙航线
- 边防官兵-34℃极寒天气训练满面冰霜
- 《兄弟为你》何流酷狗首唱新歌 齐晨程响隋佳艾空降捧场
- 中国为海外学历认证做"加减法" 增海归回国向心力
- 颐堤港年味十足:胡巴闹新春 开运迎福来
- 北京新生儿数量维持高位 教育、医疗多措并举补"缺口"
- 青海新增117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
- 河北省人大代表、威县县长商黎英:优化营商环境 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
- 大型实景音画大典《禅宗圣域·六祖惠能》正式开演
- 海关"第一书记"因地制宜打好扶贫战
- 广东人大大数据服务平台助代表提升履职效率
- 航天科技发力医疗健康养老领域
- 菲律宾总统派五位部长赴杭州面会马云 "学习中国在电商和金融监管领域的创新"
- 上海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中央向黑恶势力开刀:把扫黑除恶与反腐斗争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