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昌都市打造特色文化“氧吧”

陈志强 发布时间:2018-01-03 09:13:00来源: 西藏日报

党的十九报告提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昌都市坚持把文化事业发展同满足群众精神需求结合起来,紧紧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标,在全区率先实现县区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全覆盖,累计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站点1882座,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所有行政村(居),518座寺庙全部实现广播电视“寺寺通”,市、县区、乡镇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如文化设施建设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文艺专业人才和骨干力量青黄不接;城乡之间、不同县区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文艺精品创作数量不多、质量不高,还停留在“平原”,更谈不上“高原”“高峰”等等。

工作中,要直面问题和不足,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牢固树立大文化、大开发、大融合、大开放的发展理念,跳出文化看文化,站在全局抓文化,融入经济办文化,开拓创新促文化,推动昌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添砖加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始终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深刻认识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切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文化强市。

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实现各县区综合文化体育活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活动室和寺庙文化书屋全覆盖,持续办好“三江”茶马文化艺术节。立足文化资源富集优势,大力实施藏羌彝文化走廊和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打造一批有康巴风情、西藏特色的精品力作。

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采用送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高端委派”进行“分类施教”,举办各类培训班,并选派文艺骨干人才、非遗传承人赴援藏省市、自治区参加相关培训。设立绿色通道,积极引进国内拔尖的艺术人才,壮大昌都文艺人才队伍。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