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一粒青稞、一根竹子和一个小加工厂

发布时间:2018-01-26 14:57:00来源: 青海日报

巴丁格来正在展示“五彩神箭”。记者 洪玉杰 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农牧业由单一种养向种养加销深度融合、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由种(养)得好向卖得更好转变,走出一条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共赢之路。”

“努力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转变,这一转变之于我省广大农牧民群众而言,就是发展的方向、行动的指南。”在省政协委员、三江源国家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看,我省大部分地区是生态保护重点区域,重点保护的地方都以畜牧业为主,对于传统牧业县而言,要致富、要脱贫,首要的战略任务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群众从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分享到更多的优惠。

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雪山民族用品加工厂,理事长巴丁格来和众多有藏族传统手工艺技能的工人正在准备即将到来的藏历新年的产品。小小的作坊里吸纳的都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好者、本地困难家庭待业青年、创业的爱心青年。

巴丁格来带头创办的雪山民族用品加工厂已经有5个年头了,虽然一直以加工青稞、藏族传统手工弓箭为主,加之一些藏茶、藏式调料,桑料、藏香等,小小的加工厂每年都有上百万元的收入。

“别看现在人家都叫我老板,以前我是地道的农民,种青稞的好手呢哩。”黝黑的脸庞、通彻明亮的眼神,刚见面的巴丁格来毫无违和感地跟记者攀上话来。

加工厂位于称文镇智松村,虽然离县城不远,但却是称多县最贫困的5个村社之一,基本靠种植青稞为主要收入来源,全村耕地总面积为10公顷。

“穷怕了!”说起自己创办加工炒面厂的缘由,巴丁格来一语道破。平均海拔4200米,高寒缺氧的气候,从小生于贫困家庭的巴丁格来从未停止过发展致富的念头。从亲戚朋友处借款,卖掉自己家的牲畜,巴丁格来硬是花了近20万元,引进全套的青稞炒面加工设备,加之4口石磨设备,巴丁格来一心一意做“一粒青稞”的转变文章,终于成为全县的青稞加工“龙头”企业。

这还不够,看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前景,巴丁格来将目光转向了“五彩神箭”的加工。以竹竿的三节、七节、九节为材料上缀五彩旗、明镜、小绿松石、羽毛的民间射箭运动或各类节庆的“一根竹子”也在加工厂里发生着转变。

“从四川购置最好的竹子,锻造上富有民族特色的箭头,配上象征着富裕、智慧的藏饰五彩丝线,还有所有的配饰。这样的‘一根竹子’能卖到200元。”“一根竹子”再一次鼓了巴丁格来的腰包。

当然,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真算富。目前加工厂的员工有17名,一半以上都是低保户或者家庭贫困的人。工资最低的每月1500元,最高的5000元。而且在加工厂干够10年的工人还将由加工厂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等费用。

新的一年里,加工厂准备借鉴“企业+牧户+合作社”的合作模式,走精深、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引导农牧民群众价值观念由“单一”转向“多元”、经济利益关系由“紧密”转向“松散”。打造集优质农牧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模式。

(责编: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