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冬游西藏”让旅游市场再度升温 11月份接待国内外游客超37万人次

洪西 发布时间:2018-12-18 13:51:00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受独特地理、气候环境影响,西藏旅游呈现季节性“冷热不均”的现象,曾几何时,每年国庆之后到次年开春,西藏旅游市场都会进入“冬眠”模式,许多景点颇为冷清,一些涉旅店铺也都暂时转型为服装、商品行业。但是,从今年年初,西藏自治区开启“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以来,冬季的西藏换了一番模样……

母女、闺蜜、组团 内地游客呼朋唤友

12月9日下午,随着飞机缓缓降落,来自广西的彭女士和一众好友如愿踏上了雪域高原。还未出机场,彭女士4岁的女儿就已经高兴地跳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她们将深度体验冬季的西藏风情,将所见所闻所感传递给更多广西亲友。

沿着雅鲁藏布江畔的机场高速向市区行驶,过了柳梧大桥多行几步,巍峨的布达拉宫便映入眼前。“终于又回来了,冬季的拉萨才是最纯粹的样子!”其实,彭女士是一个典型的“藏漂”,在她心里,拉萨早已是第二故乡。2016年她返回内地创业,而这次重返西藏,除了见见老友外,更多的是回来探寻自己这些年心心念念的非遗产品藏香。“本来是只想着和女儿回来,没想到朋友们听到冬游西藏政策优惠后也要一起来。”最终,彭女士的母女行成了6人行。

作为一个曾经的“东道主”,彭女士将大家的住宿安置在了大昭寺广场旁边的一家星级酒店。“八廓街里吃的多,特色商铺也多,朋友们第一次入藏,选择这里是最好不过的了。而且旺季价格标间在600-800元左右,这个时候网上订购才280多元一间,相当划算了。”彭女士说,最让人惊喜的是,一些特色旅游路线通过网上订购,价格更加便宜,“全都交给旅行社,我们可以安心享受旅途的美好时光了。”

汽车、飞机、报团 多种方式入藏旅游

11月1日下午,拉萨火车站内,伴随着一阵阵悠扬的歌声,来自广州的Z264列车徐徐进站,今年“冬游西藏”的第一批游客抵达拉萨,开启为期11天的“冬游西藏”之旅。两年来,“冬游西藏”大幕开启的第一天,西藏环球旅行社都会安排数百名团客抵达拉萨。“广东朋友都很想来西藏,但是对冬天游览西藏没有太多概念。冬游西藏政策开展以来,广州市场大力宣传,让很多广州人放下心理负担,踏上了这片土地。”西藏环球旅行社副总经理赵欣说。

这几天,拉萨街头总能看到各地的车辆,黑M,皖R,粤B……火车、飞机、自驾游等多种方式的游客纷纷进藏。布达拉宫门前的广场上,农闲时刻的农牧民和身着冲锋衣的游客一起瞻仰布宫的尊容;在八廓街里,静谧幽深的道路让人踏着历史的青石板,一步步了解沉淀千年的西藏文化;小昭寺前燃起的浓浓桑烟,让人们在日光的照耀下,品味圣城的魅力;一个个甜茶馆内,酥油飘香、香甜味四溢,再配上一碗暖暖的藏面,别提有多满足;宗角禄康公园里,外国友人和阿佳同行聊天,逗笑了一旁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

冬游西藏政策,不仅吸引了很多第一次入藏的游客,而且为像彭女士一样的“藏漂”提供了回乡探望的便利之门。他们的行程可能不会充斥着各种景点,但对于各地的非遗产品的传承却会起到积极作用。“这次专程回来寻求合作,将尼木藏香推广到内地去,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拉萨,游玩结束后有不同品种的伴手礼可以带回家乡。”彭女士说。

系列活动持续发力 打造西藏旅游金字招牌

今年2月,自治区政府启动“冬游西藏”市场促进活动,出台了西藏旅游发展史上力度最大的优惠政策:全区所有A级旅游景区免费对所有旅游者开放,还包括星级酒店、旅游车辆、航空铁路、游客组团等多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在这样的激励措施下,2018年1至4月,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66.7万人次,同比增长63.5%,实现旅游总收入逾35亿元,同比增长62.8%。藏历新年、春节、桃花节等一系列“冬游西藏”市场促进活动的亮点、看点,使得西藏的冬季旅游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

原本冬季接待量普遍较低的旅行社也焕发了勃勃生机。“冬游西藏活动期间,我们推出了冰川游和星空游等特色旅游路线,多以内宾和散客为主。针对占业务多数的外宾而言,我们推出了藏家风俗风情体验游,使得去年冬游西藏期间游客接待量和收入增长20%。”拉萨一旅行社销售人员拉姆说。

为了进一步促进西藏旅游业全域全时发展,扩大“冬游西藏”品牌影响力和号召力,今年11月1日至明年3月15日,这份优惠政策继续开展,仅一周时间,布达拉宫景区游客接待量成倍增长,林芝巴松措景区11月1日-3日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14.15%;布达拉宫和巴松措景区引领今冬伊始旅游市场的爆点,为西藏自治区冬游历史上最高的同步增长。开展一个月以来,“冬游西藏”也交出了一份优秀成绩单:11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78031人次,同比增长137.8%,实现旅游收入91923万元,同比增长78.3%。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