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在坚守与开新中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胡银娇 发布时间:2019-01-15 14:49:00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瓷都景德镇,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指导,确立“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定位,致力陶瓷文化坚守与开新的互促共进,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焕发历史文化名城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着眼发展,认识坚守与开新的辩证关系

  历史会演进、文化会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历史文化的富集承载者,一定会在坚守与开新的过程中生长演变、发展进步。文化的坚守与开新是文化发展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古人的历史之于今人可谓之传统,今人的文化之于后人亦可谓之传统。景德镇近两千年的制瓷历史,创造了我国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四大传统名瓷,享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瓷质美誉,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扬名世界,成为世界优秀陶瓷历史文化的集大成者。景德镇的古陶瓷、古陶瓷遗址和精湛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深刻反映中华陶瓷文化的精髓要义,是中华陶瓷文明的重要象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景德镇要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的文化发展,必须以陶瓷文化的坚守为开新提供基础,以陶瓷文化的开新为坚守注入生机。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珍视历史文明积淀的陶瓷文化宝藏,用主人翁的开放胸怀和自信姿态主动传承优秀传统陶瓷文化,提升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坚决承古纳今,客观认识传统陶瓷文化的优秀内涵和落后于时代的因素,推进裂变与更新,增强其生命力和软实力。景德镇将这两方面密切融合,贯穿于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全过程,展示“坚守”的朴拙,显露“开新”的锋芒,坚守而不固守、守成而不守旧,既彰显传统陶瓷文化魅力,又跟进现代化的发展潮流。

  遵循原则,把握坚守与开新的工作重点

  严格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永续性等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基本原则,坚守“古镇瓷都、陶风瓷韵”的历史文化价值,探索开新“动能转换、转型升级”的未来发展空间和领域。坚守千年窑址。按照世界申遗体系要求,将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列为全市“一号工程”,对全城150多处窑址、“十大瓷厂”老厂房等实施系统性保护。坚守千年技艺。制作18集《匠心冶陶》手工制瓷技艺纪录片。建成22家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推动陶瓷教育与陶瓷企业相联合,实现手工制瓷技艺的活态传承由“一传一”变成“一传多”。坚守千年匠心。建立工匠创业和奖励基金,让“工匠光荣”变成“风向标”,涌现4400多位陶瓷技能人才,让“锲而不舍、追求极致”的瓷魂匠心延续光大。同时,在“陶瓷+创意”上开新。建设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和3D陶瓷打印体验馆,完善手工制作—工业设计—陶瓷艺术“三位一体”现代服务业文化综合体。在“陶瓷+聚集区”上开新。打造新都陶瓷园、三宝瓷谷等二十多个艺术集聚区,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在聚集效应下成为业界最具活力的新业态。在“陶瓷+互联网”上开新。陶瓷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网商指数列江西省首位,连续4年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城市”。在“陶瓷+私人定制”上开新。完善定制服务,各有专长的企业、人才组成新的生产体系,使私人定制成为陶瓷手工艺生产的新方式。在“陶瓷+旅游”上开新。依托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国际友好城市旅游联盟等平台,举办博览会、游学培训等活动,形成“省内融合、区域合作、国际对接”的大旅游格局。

  注重策略,力行坚守与开新的有效方法

  一是推进三态合一。根据陶瓷历史文化的形态、文态、业态科学规划,对老窑址、老里弄、老厂房协调转化,让文态、形态承载文化遗产的精神灵魂和整体景观显现,让业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遗产情韵植入现代生活的消费内容。作为老瓷厂改造的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陶溪川,是“三态合一”的典型,在留住城市风貌、记忆的同时,又与当代生活场景、商业空间紧密相通,完整实现“三态”有机融合。二是全力双创双修。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作为主抓手,实行全域化规划、景区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以彰显文化底蕴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以践行绿色理念修复城市生态、以整治城乡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家园,使景德镇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共同升华既“厚重”又“灵动”的城市品质。三是强化战略支撑。国务院批复景德镇“创建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战略规划,着力打造“四地两中心”。即: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国家陶瓷产业创新发展基地、世界陶瓷人才集聚高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在战略规划的巨大引擎推动下,到2030年景德镇将是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名片、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成为世界陶瓷文化的重要引领者。

  作者:胡银娇 方建文 杨森(均系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