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改这五年)青藏高原腹地青海三江源建“智慧国家公园”
“我们现在讲可可西里坚守精神,但那时候,保护队员是在拿命来维护那块地方的生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日前在青海西宁说,“上一些科技手段,保护就会很高效。”
青藏高原腹地青海三江源区域,维系着中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2016年,中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启动,包括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一园三区”。
如今,保存着大面积原始自然风貌与独特游牧文化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利用科技打造“智慧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提出,要开展国家公园支撑配套体系建设,努力提升科技水平,逐步完善基础设施。
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民警李国强曾向记者讲述核查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的经历,“地图明明显示直线距离仅12公里,但却让我们整整跑了2天2夜。我们准备了制氧机、军大衣、防滑链,还有高压锅和挂面,因为大部分地区人迹罕至。”
“在三江源这么大面积的地方做生态保护,科技支撑显得特别重要。”田俊量说,“仅靠人力,是不够的。”
田俊量说,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体制实现创新,新挂牌的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青海省和中国科学院领导担任理事长,“国家公园全民共享,其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的科学机理需要科学家去研究、揭示。”
该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8家单位参建,两院院士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资深科学家等担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学术院长赵新全介绍,该院将“借力”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中国科学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及“美丽中国”等科技专项,主攻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模式集成、监测评估、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
田俊量说,新技术也得以应用,可“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三江源国家公园大数据中心二期工程中,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基准数据生产正同步进行,系统集成工作正在推进。
同时,三江源方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合作的“天地一体化信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室”将重点研究卫星遥感、卫星通信传输、时空大数据挖掘等空间信息技术与产品,推动三江源的环境监测采集与评估、环境变化规律等的理论研究、技术攻关。
三江源堪称高原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亦在此开展大量生物多样性监测、社区发展等项目。随着保护及监测深入,“神秘”的雪豹、野牦牛等常被人类镜头“捕获”。
据中国官方发布的评估显示,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建设工程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生态保护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
西藏:假期去哪儿嗨
阿吉朗萨·老巷酒吧就在八朗学四巷里,酒吧有固定的驻唱歌手。位于北京中路的星光纯K,整体的装修很有设计感,色彩搭配不夸张,视觉效果很舒适,看得出来,墙壁上的装饰品也足够用心。[详细] -
官方谋划在青藏高原建设国家公园(集)群
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上的青海、西藏两省(区),都在该省(区)“两会”上宣布,建设国家公园(集)群。[详细] -
迎佳节 布宫广场大型花雕即将亮相
拉萨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该工作开展已有十余天,除了布达拉宫前,宗角禄康公园门前也进行了装扮,装扮工作已于19日完成。[详细] -
三江源国家公园出招 “九龙治水”变“攥指成拳”
可可西里是无人区,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无法区”。如今,可可西里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部分被纳入更好的保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