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柏华岗:经天纬地 用信念量出珠峰高度
“相比以前,我现在出野外的时间少了些,去年大概有三四个月时间在西藏。”柏华岗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作为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以下简称国测一大队)的技术骨干,柏华岗用行动诠释了“爱国、忠诚、奉献、敬业、责任”这些已内化为国测一大队精神内核的词语。
当柏华岗说出“西藏”,记者脑海里浮现出10年前随国测一大队赴西藏采访的情景:晴朗的天空瞬间阴暗,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柏华岗带领队员们用衣服把测绘仪器盖住,小心地把它们转移到车上;在风雨中飘摇的帐篷里,在接近零摄氏度的气温下,柏华岗和同事们裹着潮湿的被褥入睡……
“这都不算什么。”柏华岗当时说,复测珠峰那段日子才是真正的苦,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是的,对很多人来说,8844.43米只是一个教科书上的数字,而于柏华岗而言,却是刻在22年职业生涯中最深刻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珠峰高程测量一直被外国垄断,珠峰高度之争不停。1975年,国测一大队同军测及登山队员一起,成功实现了中国人对珠峰高度的首次精确测定,珠穆朗玛峰8848.13米这个“中国高度”迅速得到全世界的承认。
30年后,中国政府决定复测珠峰,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柏华岗和任秀波、白天路、刘西宁通过自愿报名并被选拔出来,承担冲击珠峰峰顶的重任。
“知道会很艰难,但实际情况还是更难。”如今回想起来,柏华岗笑言。
3月的藏北,冰天雪地、寒风刺骨。
“我们顶着六七级大风,晚上住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帐篷中,大多数人的身体出现不适,只有任秀波一个人没有打针吃药,我们每个人都掉了二三十斤肉。”柏华岗回忆,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有过退缩的念头。
柏华岗长得又黑又瘦,颧骨突出,但适应能力却很好。在到达海拔6500米的时候,别人吃几口饭就吃不下去了,他能狠狠地吃上两碗,是4人中胃口最好的。
但这么强壮的身体,也只因为洗头后没有戴帽子,出去打个饭就发了高烧。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在向7790米攀登的时候,柏华岗硬是用8个小时冲了上去。
“登山,说白了,靠的是意志力。”柏华岗说,“我是数着数登的,1、2、3、4、5……数到20,好了,往地下一跪,好好吸上几口气,等气儿喘匀了,再开始数20步。”
就是靠着这样“不要命”的劲头,队员们仅用1个多月时间就在青藏高原布下了覆盖30多万平方公里的监测网,在珠峰脚下布设6个交会点位。为了操作仪器,他们冒着失去双手的危险,在零下40摄氏度的空气中脱掉了手套,进行测绘作业。最终,史无前例地把重力测量推进到了海拔7790米的高度。
2005年10月9日,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数据为8844.43米。
柏华岗的脚步没有止步于此。此后,他连续多年带队深入西藏无人区作业,参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第三次国土调查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
平均海拔5000米的青藏高原西部,天气诡谲多变;无人区域达500多公里的昆仑山脚下,到处是沼泽和草地……柏华岗和队友们一次次深入这些“生命禁区”,高寒缺氧、山高路险、洪水猛兽、雪崩雷击、地温70摄氏度的沙漠、零下40摄氏度的冰川,对他们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我们自己不会想到‘奉献’这些词,只是做了这份工作,就一定要把它做好,也不是我们想吃苦,想过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而是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具有不怕牺牲、敢打硬仗的顽强斗志。”不善言辞的柏华岗说道。
“不是我有多特殊,我们国测一大队的人基本都是这样,不管时代怎么变,有些东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比如对工作的态度、责任。”柏华岗说,目前国测一大队承担的国家重大工程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虽然客观条件好了,但该吃的苦还得吃,啃馒头、啃咸菜也得把工作干了,不可能说太苦就不干了,总得有人去做这些事情。”
-
西藏日喀则采访记:“珠峰故乡”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珠峰的故乡”“西藏粮仓”“世界青稞之乡”……日喀则,藏语意为如意美好的庄园,这种种美誉让这片土地充满魅力。在日喀则,对生态环境的珍视植根于日喀则人心中,也发展为日益增强的现代环保意识。[详细] -
生态环境部:珠峰登山线路周边垃圾得到初步管控
2018年12月5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即日起,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绒布寺以上核心区域旅游”。[详细] -
珠峰“永久封山”传言引热议 规范登珠峰符合共同期待
网上出现一些错误传言,如珠峰将“永久封山”“游客再也不能去珠峰大本营”等。根据规定,游客不能擅自前往珠峰登山大本营,登山团队也须持有西藏体育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登山许可证才能进驻该营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