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征程忆当年】十八军进藏修公路,诞生名曲《歌唱二郎山》
【编者按】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进军西藏、经营西藏的任务主要交由十八军。进军西藏的先驱们用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书写的故事虽早已远去,但其内涵却依旧激荡人心。那个特殊年代里,那段走进西藏、建设高原的故事今天正由亲身经历者、参与者和记录者娓娓道来,虽历久却弥新。
中国西藏网讯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誓把公路修到那西藏。不怕那风来吹来不怕那雪花飘,起早晚睡呀忍饥饿,各个情绪高,开山挑土架桥梁,筑路英雄立功劳立功劳……”诞生于1951年的《歌唱二郎山》是一首经典名歌,它用质朴的语言、轻快的曲调形象地唱出了人们对二郎山的敬畏,也唱出了十八军“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勇气和决心。
“古树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那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二郎山公路的修建困难,完工后养护的难题,从《歌唱二郎山》中便可窥知一二。
图为国道318线未通隧道前翻越二郎山的盘山公路。图片来源:四川新闻网
图为修建进藏公路的部队进行动员大会。翻拍:王媛媛
筑路英雄向二郎山发起冲击
二郎山大部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两县境内,既是两地的行政界限,又是自然地理分界线。在缺乏现代交通工具和工程机械的过去,祖先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山涧幽谷中开辟出多条小路,从二郎山群峰间的间隙中进行着交通往来。
自晚清至民国,各级政府也酝酿过修筑一条打通康藏交通的通途,但均限于客观条件的不成熟,百姓盼望已久的“天路”始终未能建成。
1950年,十八军进军西藏,为巩固边陲,建设川藏,十余万筑路大军修筑川藏公路。这一年的4月13日,十八军将士正式向二郎山发起冲击。
修筑二郎山公路困难重重
图为十八军老战士刘志均和他的炮弹壳打制的锅。翻拍:王媛媛
图为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陈列的架架车(复制品),衣物粮食、施工用具、枪支弹药全靠它来驮运。摄影:王媛媛
1950年3月下旬,十八军一五八团二营教导员连有祥带着营队官兵从今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境内的百丈场出发,乘坐汽车后又改走羊肠小道,来到二郎山脚下的两路口,负责从两路口到王家坪之间约40公里公路修复和路面维护工程。
修路附近找不到住处,就分散开搭建帐篷营地,有两个连的营地距离有10公里远。修路的工具都是铁锹、十字锹之类的简易工具,战士们一开始不熟悉砸石子、打炮眼,手上布满了磨出的血泡。战士们编的顺口溜“头碰头,脸对脸,脚踏悬岩打炮眼”足以还原修路的场景。
修筑二郎山的困难,不仅在于高风险作业、劳动强度大,还在于日用品奇缺。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里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十八军老战士刘志均老人参加了修建二郎山路段的工程。面对物资的缺乏,他和战友将一门哑炮的弹头卸下来,敲成了铜锅用以煮饭、烧水。这个炮弹壳打造的铜锅也被老人保留了下来。
一路颠簸的卡车上歌曲诞生
1950年9月中旬,由西南军区和第二野战军派出的慰问团从重庆出发,对沿途的工兵部队等进行慰问演出。全队乘一辆带篷卡车,大家在颠簸的卡车上一路行进,一路背歌、对词。
行车的第二天,歌唱演员孙蘸白对队长魏风说,时乐蒙同志有一首《千里跃 进大别山》的歌很好听,现在重庆地区广为传唱。他本人非常喜欢,让魏队长帮助填个歌颂二郎山筑路部队的新词,魏风推荐祝一明来写。祝一明说 :“我没有写过歌词,我试一试,写完了你帮助改一改。”于是魏风就把随身携带的一大卷工兵筑路部队指挥部办的小报交给了他。祝一明根据小报上的事迹写了底稿,歌名就叫《歌唱二郎山》。
魏风一看,写得挺不错,但长了点,便帮他作了压缩。孙蘸白对填词也很满意。魏风说:“那就赶紧练吧。”歌曲就这样在一路颠簸的卡车上诞生了。
二郎山上唱《歌唱二郎山》
文工队到达第一站新津后的第二天晚上,《歌唱二郎山》就和观众见面了。孙蘸白把第一段刚唱完,会场就沸腾了。叫好声、口哨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演员谢不了幕,只好重唱一遍。第二遍刚唱两句又响起潮水般的掌声,歌声几次被打断,只好从打断的地方再重来,唱完第二遍还不行。“再唱一遍!再唱一遍!”的喊声仍然持续不断。文工队员都被战士们这种巨大的热情深深地感动了,孙蘸白眼含热泪又唱了第三遍。
继续前进,第二站就是二郎山。海拔3400多米的二郎山,汽车足足开了3 个小时还没到顶。晚上演出场地是在一个半山腰用树干和树枝搭起的棚子里。报幕员一上场,战士们齐声喊:“我们要听《歌唱二郎山》。”大家当时很惊奇,消息真快呀,这里的战士已经听说这首歌了。在二郎山上唱《歌唱二郎山》,让这些劈山开路的英雄,倍感亲切。这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把公路修进西藏的决心。
图为载着藏族少年儿童的汽车驶进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庆祝会场。翻拍:王媛媛
|图为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制作的1954年川藏公路工程数据统计。翻拍:王媛媛
图为泸定县二郎山川藏公路纪念馆陈列的川藏公路纪念章。摄影:王媛媛
征服14座大山,跨过10余条湍急河流,1954年12月,公路在世界屋脊上通车。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川藏线平均每公里就长眠着至少一名筑路烈士,修建二郎山路段时,平均每公里更是有七名军人为筑路献出了生命。随着文艺队的演出和官兵们的传唱,《歌唱二郎山》这首风靡全国的歌曲也成了修筑二郎山公路和川藏公路的真实写照。(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媛媛 孔夏 李元梅 部分内容参考叶介甫著《〈歌唱二郎山〉诞生记》)
-
【风雪征程忆当年】十八军进藏之隐瞒年龄小战士从军记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详细] -
【风雪征程忆当年】我们在二郎山上系“哈达”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详细] -
【风雪征程忆当年】十八军进藏的苦,让他曾羡慕牲口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祖国的统一,人民的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和西北军区派出部队,执行中央决策,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四个方向向西藏挺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