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让博物馆成为城市的“第二课堂”

张斌 发布时间:2019-05-21 11:13:00来源: 西藏日报

  近年来,西藏日喀则市委、市政府注重博物馆建设,各类博物馆正逐步面向公众开放,日益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场所。如正在筹建的“日喀则市石刻艺术博物馆”“江孜宗山博物馆”等专题类博物馆特色分明、内涵深刻,一些农牧区村史馆陈列丰富、教育意义深远。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据相关报道称,截至2018年底,全国博物馆达5354家,其中,免费开放博物馆数量为4743家,非国有博物馆数量超过1600家;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助博物馆免费开放资金每年达上百亿元。

  博物馆作为文物、艺术品的“家”,是供人们瞻仰和欣赏的殿堂,是使文物艺术品有“尊严”的储存空间和展示空间。博物馆虽然不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却在教育方面彰显着特别的作用,属于不是学校的“学校”,不是课堂的“课堂”,它发挥着教育作用,是负有文化传承责任的阵地。

  博物馆建设需要一支专业的讲解队伍。当下,不少内地的博物馆已组建了博物馆研学旅行的导师队伍,笔者认为,日喀则市可组建专业讲解员、学生志愿者、农牧区退休干部等组建的多元化讲解队伍,为群众提供优质、专业的讲解服务。

  要鼓励学校等教育机构开展博物馆游学活动,建立好“预热课——现场课——分享课”的三课时制。预热课是学生参观前,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初识博物馆,建立一定的形象认知;现场课主要有集体参观、分小组模块化探究等形式,在博物馆中感悟历史、现实和未来;分享课是回到课堂进行总结交流,建立对于博物馆的系统深度认知,可以采取游记、解说词、PPT、演讲等形式。

  最后,要围绕文创产业链,适当加大博物馆产品开发力度。当前,文旅融合大势下,博物馆是“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重要场所。日喀则市的文创产业相比起步晚,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予以关注。要围绕“互联网+”“文化+”发展理念,加强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开发利用,不断提升博物馆文创产品科技含量、创意程度、附加值。同时,要加强监管,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谨防企业在文创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出现原创品牌“撞车”的情况。

  总之,“博物馆式教育”要求城市管理者以更主动的姿态努力办好博物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让真正的文化之美滋养城市心灵、培育城市精神,让博物馆成为城市的“第二课堂”!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