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文旅“新名片” 建设雪域高原美丽乡村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笔者随同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课题组前往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展开调研。围绕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生态振兴、乡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课题组先后对布久乡珠曲登村、林芝镇嘎拉村、派镇大渡卡村、鲁朗小镇等村镇进行深入走访。
云中林芝市,藏乡江南春。根据西藏自治区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林芝市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3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全市共有6个县区、41个乡镇、384个行政村先后获得自治区级生态县、乡镇、村命名,率先在全区完成“80%的行政村、乡镇、县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村、生态乡镇、生态县”的目标任务。
“绿水青山”与“冰天雪地”相交融的雪域高原,“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乡村开出生态文明之花。课题组足迹所至的一个个村庄,于细节处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在“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布久乡珠曲登村,雪山融水沿着与乡村小道平行的沟渠流向农田,牦牛、藏香猪在村落与田间穿梭,村环卫站、村邮站、村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此外,“十星农户”“五星党员”评比公示活动制度化,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村规民约”。在“开启世界最深大峡谷的钥匙”——派镇大渡卡村,村党支部书记桑杰次仁激动地说,“既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又要坚持生态环境优先保护,把区位优势用好、用足、用充分,实现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才能让大渡卡村的藏药种植产业真正发展起来、持续下去”。四月的高原山村,“雪域桃花始盛开”。在林芝镇嘎拉村,以“人间净界·醉美林芝”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桃花旅游文化节拉开帷幕,雪域山村“连片集群”的桃花林向世界亮出高原文旅“新名片”。
让森林为雪域山村“代言”,让雪域山村自己“诉说”美丽乡村建设之路。林芝市“从林做起、从林讲起”,既注重保护森林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同时又注重开发森林文旅、康养等生产生活功能,在实践中探索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乡村发展新路。同时,重视对于传统村落内部及周边生态区的保护与修复,形成乡村“生产区、生活区、生态区”三区并存的村落新格局,“山水林田湖草”与“人车路村房线”既融合又独立。此外,汉藏双语版“村规民约”中节水节电条款、村落垃圾集中收集、生产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制品等具体举措,在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处处细节之处,把乡村生态制度、生态设施、生态行为、生态文化“四层”建设与乡村传统风俗习惯相融合的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做出实效。
当前,把乡村地区自然资源的要素禀赋及结构协调起来,把乡村地区生态系统的优势从根本上发挥出来、运用出去,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之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程中构筑高原生态屏障的至诚之道,也是引领乡村持续振兴的固本之策。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严耕教授在调研中指出,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是“一体两用”关系。生态系统为“体”,是包括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全体、自然本体,环境和资源是人类出于生存、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的两种用途,环境是生态系统直接为人类提供的生存之境,资源则是人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生态系统加以利用,维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要素。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要“强体善用”。“强体”是指加强生态保育,增进生态系统活力,提高生态承载能力,以扩充环境容量,提升资源丰度。“善用”则是指用好环境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增强环境治理能力,缓解资源消耗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效应。
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城乡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要从思想上树立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意识,在工作中抓住生态系统“总开关”,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及结构相协调。具体而言,城乡全域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要充分考虑城乡之间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要素禀赋,并且要优化要素禀赋的组合结构,统筹乡村生态系统、乡村自然资源、乡村人居环境“三域”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
(作者为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
西藏林芝巴宜区文物保护知识进社区
近日,驻巴宜区觉木街道沿河社区工作队组织居民群众在和谐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了文物保护知识专题讲座。[详细] -
藏南五月行走在雪山下
山杜鹃是藏地江南初夏季节最为美丽的风景,其分布之广、品种之多、色彩之艳丽远远超过春天的林芝桃花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