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农奴、僧人曲桑:“历经岁月变迁 更加感念党恩”
图为协警(右)搀扶着曲桑(左)去寺庙书屋。记者 汪纯 摄
西藏阿里措勤县门东寺僧人曲桑,俗名次巴,男,生于1941年7月,出家前是阿里地区措勤县江让乡珠龙村人。民主改革以前,曲桑全家共3口人,是措勤“麦卡部落”的“堆穷”,经常吃不饱、穿不暖。通过民主改革,他家分到了40只羊、2头牛,从此告别了忍饥挨饿的日子,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1984年,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曲桑在措勤县门东寺剃度为僧。
在阿里地区第一大湖扎日南木错的湖畔,门东寺主殿向湖而立,殿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78岁的曲桑几乎每天都会围绕寺庙走上几圈。在一处坡上,曲桑用手指着寺庙告诉记者,2014年政府投资100万元修缮了寺庙主殿,2015年水利部门投资36.7万元修建了水井,2016年政府开始修建寺庙安居房……曲桑说,不但硬件条件改善了,门东寺僧人还享受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大家的修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
“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为僧人学经、生活等各方面创造了良好条件,消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从心坎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曲桑说,自己在寺庙已经剃度修行了35年,如今宗教和睦、佛事和顺、寺庙和谐的大好局面都源自党的正确领导。曲桑曾听寺里的老僧人说,在旧西藏,虽然寺庙上层僧侣是三大领主之一,但是寺庙下层的僧人却是被剥削的对象,他们生活的悲惨程度和农奴相差无几,甚至其中大部分就是农奴的后代,为了生存不得已才到寺庙剃度为僧,每天承担着寺里挑水、捡牛粪、烧水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加之僧舍破旧、灯油稀缺,学习的条件也有限,学习时间非常少。
民主改革前,曲桑和父母共三口人都是措勤麦卡部落的“堆穷”,家里没有一头牲畜。父母为了生存,到处乞讨谋生,受尽欺凌。曲桑从记事时起,便被送到部落头人家里放牧、剪羊毛。“上午吃了饭,下午肯定就没得吃了。”在曲桑的记忆里,他没有哪一天能吃饱肚子。
曲桑清楚地记得,通过民主改革,他家分到了40只羊、2头牛,从此告别了忍饥挨饿的日子,生活逐渐好转。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改革开放以后,曲桑说,他充分享受到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门东寺出家为僧,同时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享受到了西藏和谐、稳定、发展的成果。
“我的人生经历充分表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我们都应该珍惜当下,回报党的恩情。”曲桑说。
去年以来,门东寺管理委员会开展了学习贯彻《宪法》活动、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活动、“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践行四条标准、争做先进僧尼”教育实践活动。曲桑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经常在寺庙书屋研读党的各项政策法规,学习历史文化知识。“虽然各个教派教义有所差异,但是‘爱国爱教、遵规守法、弃恶扬善、崇尚和谐、祈求和平’是各个教派教义中的应有之意。”曲桑说,作为一名僧人,要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必须履行的公民义务、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肩负的使命,要带头爱国爱教,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开展佛事活动,启迪和引导后辈僧人不断学习、走正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同十四世达赖集团和一切分裂渗透破坏活动作斗争,争做新时代的好公民和受人尊重的宗教人士。
曲桑说,历经岁月变迁,他更加感念党的恩情,作为一名僧人,他会将继续潜心修行、精进学识,以学服众、以德化人,对教义教规作出符合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阐释,把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引导到发展生产、发展教育、勤劳致富、提高生活水平上来,以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正确道路上来,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翻身农奴塔萨:“宣讲是我一生的事业”
塔萨,男,生于1946年,现年73岁,那曲市巴青县雅安镇2村村民。[详细] -
记翻身农奴、日喀则市仁布县仁布乡行夏村多庆:“我成为新西藏的国家干部”
民主改革前,多庆家祖祖辈辈是农奴,一直在帕多庄园做“差巴”,承担着繁重的劳役,遭受着农奴主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挨饿受冻,衣不蔽体,病了只能听天由命。[详细] -
记翻身农奴索朗罗布:“我们离北京很远,心里感觉却非常近”
索朗罗布,13岁开始,索朗罗布要在唐加寺照料比自己还高的牲畜,推平农田里的土坡、搬走沉重的石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