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戍边人”雪域情深
“来,背囊给我,我帮你背!”7月中旬,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营五连一支巡逻小分队冒雨出征。在攀爬海拔4600米的雪山时,见战友蒋麟高原反应严重,体力不支,中士秦永臻一把夺过他的背囊,扛在自己肩上。负重30多公斤,徒步攀行3天2夜,秦永臻和战友们圆满完成巡逻任务。
在连队,秦永臻是出名了的“铁人”。2014年7月,巡逻2780高地,天空大雨倾盆,途经一段C型路口时,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冰河,一道30厘米宽的独木桥横跨其间,秦永臻走到桥中间突然右脚踩滑,自重加负重让他急速下坠,幸亏他本能地卷身,挂在木桥上才没有掉下去。看着脚下约10米高的绝壁,班长徐洪宇惊出一身冷汗,秦永臻却像个没事儿人似的,起身继续前行。
战友们都知道秦永臻“铁人”的绰号,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一个光荣的身份——藏三代。在连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士兵讲堂上,秦永臻才终于“坦白”:爷爷杜子金戍守日喀则,父亲杜生永从军林芝,加上秦永臻如今守卫山南,祖孙三代“组团”戍边西藏,一时间在雪域高原传为佳话。
1956年,杜子金作为进军西藏英雄部队的一员,在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日喀则定日县,7年时间内辗转战斗,平叛剿匪,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杜子金常说,“西藏海拔高,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苦地方同样是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好男儿就应该为国戍边。”
在杜子金的鼓励下,1987年10月,秦永臻的父亲杜生永接过父辈的枪,报名参军到高原。因为军事素质突出,杜生永参加原成都军区第五届军事大比武,获得综合全能第五名的好成绩,入伍第五年顺利提干,前往原昆明陆军学院学习深造。
献了青春献子孙,杜生永延续戍边传统的愿望强烈。“想要证明比我强就去部队。”这是杜生永常给儿子念叨的一句话。
杜生永的激将法果然奏效。2012年,秦永臻高考结束后,毅然放弃去上海读大学的机会,投笔从戎来到西藏边防。不料,高原初体验,秦永臻便吃尽苦头,康明斯运兵车攀爬海拔5025米的亚堆扎拉山时,连续的回头弯甩他得差点把胆汁给吐出来,前往团部的80公里简易公路,一路尘土飞扬,到达目的地后满身都是灰尘,只看见两只眼睛在打转。
“是不是跑错地方了?”秦永臻心生疑问,他记得很清楚,父亲杜生永介绍的西藏,绿草茵茵,遍地野花,风景美如画。
但很快,秦永臻就调整好了状态。“爷爷和爸爸都能坚持,我为什么不能?”秦永臻从骨子里透出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单杠二练习课目,刚开始秦永臻一个都拉不上去,他找到班长赵亚军讨教方法技巧,并在睡前用高低床床架当训练器材给自己“加餐”练臂力,一番苦功夫下来,秦永臻一口气能做10个,成功摘掉后进的帽子。
2014年,秦永臻义务兵服役期满,好友考察好餐饮、物流项目后,劝他退伍下海经商,却被他婉言拒绝,“爷爷在西藏当兵7年,爸爸在西藏也有5年,我可不想拖后腿。”秦永臻很快提交了晋级士官的申请。
戍边西藏,秦永臻处处以杜子金、杜生永为榜样。每次发工资,他只留500元当零花钱,其余全部寄回家。母亲秦小华心疼,他却“解释”说:“连队前不挨村后不着店,根本花不了啥钱。”连队驻地偏僻不假,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是受爷爷的影响。杜子金至今还保留着一件军用棉袄,洗得泛白的布料上到处是补丁。
超越是最好的传承。为了赶超爷爷和父亲,秦永臻找到好办法——走巡逻路。五连的一条巡逻路横跨5座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途经老虎嘴、一线天等难关险隘,官兵完成巡逻任务需要徒步负重翻山越岭5天4夜。这样的巡逻路,秦永臻每次都第一个报名参加。2017年5月的一次巡逻,秦永臻和战友们在齐腰深的雪野里走了两天,腿抽筋,他就边走边掐大腿,挨到宿营地,腿上青一块紫一块到处是指甲印。凭借这股不怕苦、不怕死的狠劲儿,秦永臻一次次把艰难险阻踩在脚下。
2018年3月,因为戍边成绩突出,秦永臻荣立三等功。但还没来得及好好庆祝,3月9日,母亲秦小华患重症心肌炎永远离开了人世。临终前,母亲摩挲着儿子的军功章,再三叮嘱:“注意安全,在部队好好干。”秦永臻含泪点头答应。
失去至亲的痛苦没有击垮秦永臻,亲人的期盼让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的微信个性签名改成了“爬起来比跌倒多一次就是成功”。今年秦永臻休假回家,已经83岁高龄的杜子金摸摸孙子长满老茧的双手、晒得黝黑的脸颊,微笑着说:“好哇,我的臻儿长大喽!”今年秦永臻即将打破爷爷杜子金保持的戍边时间纪录,未来,还有更长的巡逻路在等着他。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探寻“天路72拐”守护者
4月,祖国大地早已是一片春意盎然,郁郁葱葱,处处充满生机,似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徐徐展开。[详细] -
青藏线上的三代“橘色”守护
刘成军是刘庙年的儿子,2014年,刘成军退伍回家,与父辈们一样,他也选择了青藏公路,选择了养路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