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丝丝缕缕雪域情

陈人杰 发布时间:2019-08-06 10:29:00来源: 西藏日报

  我作为中信集团连续三次援藏的干部,现在又将调藏工作,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深感我的一生已与西藏紧紧联在了一起,深感国家的培养和组织的厚爱,深感时间正在将一个江南人历练成为雪域高原的建设者和讴歌者。

  自2012年进藏以来,我时时被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论述所指引,为“老西藏精神”不朽的光芒所感召,为中组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中信集团对援藏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呵护所感动,为西藏这片广阔热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感慨。这一切都加深了我对援藏这一神圣使命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将援藏工作作为美好事业去终身追求的信念。我要继续用青春汗水抒写对各族群众的真挚情感,用实际行动诠释对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赤胆忠心。

  七年来,中信集团以党中央的治藏方略为统领,以民生援藏为龙头,以文化援藏为创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实施精准扶贫,全力以赴做好援藏工作。投资4300万元建成的申扎县藏医院,投资1.2亿元建成的雄梅镇一村小康示范村等民生项目,作为“央企助力、富民兴藏”的成果,已成为那曲西部区块精准扶贫的标杆工程。此外,中信集团充分利用金融业务全牌照优势,积极在西藏开拓业务。中信银行拉萨分行于2015年8月6日成立,截至2019年6月已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37亿元;中信证券等机构先后推荐了华钰矿业、海思科等5 家西藏企业上市,共计融资24亿元,为西藏经济建设和民生福祉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集团下属有关机构已在西藏招聘用工139人(其中藏族86人),践行了国务院国资委、自治区党委关于中央企业积极吸纳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部署。

  进藏伊始,从低海拔鱼米之乡的浙江来到海拔4700米的藏北高原所带来的巨大高差,所带来的身体不适,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援藏的第一考验;从繁华富庶的杭州到远在天边的申扎,生活设施的落后所带来的巨大反差,是我开始没有想到的,高寒缺氧、缺电、缺水,有时想吃一口新鲜的蔬菜水果都是奢望。甚至开始连上厕所,对我都是巨大的挑战,要走上近百米的土坡,走在零下20多度8级以上的寒风之中。有一次因为发高烧实在难以走动,就在自己的小院里用铁锹刨开一层冻土,想自行方便,结果挖出了前任方便过的痕迹,当时我五味杂陈、泪流满面。当然,西藏的快速发展已让这种生活多数成为了历史。此外,从朋友亲人中抽身出来,到一个人置身于茫茫的羌塘草原所带来孤独寂寞、劳累病痛的落差,是很难想象的,特别是因病住院躺在病床上,这种感受就更加真切。

  七年来,我克服了上述困难,短时间内走遍申扎县的62个自然村,尽快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在圆满完成集团援藏工作的基础上,用翔实的数据、感人的事例写出调研报告,提交相关部门。先后从中信证券、华夏基金、浙江勇往律师事务所、上海雅拉教育公司、汤妈妈爱心慈善机构等爱心组织、亲朋好友处引进慈善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申扎县中小学教育设施以及贫病群众的生活改善。在申扎县平均海拔4800米的村上建起了8个幼儿园,辐射周边17个村658个家庭,解决了部分高原孩子的入园难题。村级幼儿园的建成也使牧区孩子的双语教育提前了2-3年,使他们能与内地孩子在同一起跑线上享受国家政策的阳光雨露。我本人也赢得了牧民群众的认可,并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建幼儿园的牦牛”。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当我沐浴着高原的阳光,呼吸着清冽的空气,看见老奶奶远远地站在村口,她的笑是那么灿烂亲和,她身边的孩子终于可以背着书包上学了,我没有理由不感到幸福。雪域高原舞台广阔,青春事业大有可为。而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太多的一幕一幕:一人援藏一家援藏。我在小儿子在襁褓之时,就离开了她们母子,一个人踏上了援藏之旅,真不知道这七年她们是如何过来的,欣慰的是儿子伴随着援藏成长,活泼可爱,他现在的年龄恰好是我援藏的工龄。还有让我忘不了的是妻子在我第三次申请援藏之时,因为知道幼儿园来之不易,爱心资金需要我这一条桥梁,她不无深情地说: “人杰,你放心,我们的孩子我会照顾好的,牧区的孩子也是孩子,你也照顾好……”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这一嘱托像银河隔开“牛郎织女”一样,隔开了援藏人和援嫂之间的家庭生活,但也终于换来了幼儿园美好的芬芳。最忘不了中信集团常振明董事长亲切地握着我的手说:“援藏十分重要,人杰,为了牧区的孩子,你愿意奉献,集团支持你……”短短的话语蕴含了多少信任和重托。当组织批准我继续援藏,要求我将援藏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时,我无法不激动。如果没有祖国的富强,焉有人力财力援藏?焉有这么多的爱心资金像麦浪一样滚滚而来?如果没有组织给予的机会,没有西藏这片土地和善良百姓的包容接纳,没有家人的付出,焉能与西藏结缘,让我的人生理想信念得到升华?焉能有在自治区庆祝援藏20周年之际,我与美朗多吉等五位著名作曲家联袂成就了西藏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史诗性音乐组歌《极地放歌中国梦》?焉能有以总书记给玉麦乡卓嘎、央宗回信“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为主题的歌曲《洁白的仙鹤》,并成为西藏人民唱给新时代的歌?焉能有诗集《西藏书》出版,并于2018年获得鲁迅文学奖提名?我就像一株小草,因为援藏,攀援到祖国的高天厚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功成不必在我。”每当我听到歌曲《多想为你歌唱》里“西藏绽开了春天的花蕾/每一朵花/都是你多情脸庞”这熟悉的旋律,我都会由衷地感叹,那些为西藏的和平解放事业,为西藏的民主改革事业作出了卓绝功勋的先辈们,是他们铸就起一座又一座震古烁今的丰碑。山川大地、草原荒漠,无不闪烁着他们的身影,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今天,当我们走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上,我们更要用坚韧书写忠诚、以实干彰显担当,在继往开来中谱写人生辉煌,为西藏的繁荣昌盛事业,为西藏百姓的美好生活作出新的贡献。

  “人间正道是沧桑。”援藏虽苦,但也乐在其中。站在祖国的最高处,扎根于高原的最基层,纵情于世界屋脊的大美山川,吸吮着灿烂的文化底蕴,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自有凝聚磅礴力量的浩然正气。援藏虽苦,但与300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与“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父辈们,与十几万兢兢业业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干部职工,与第八批轻伤不下火线的援友,乃至四位永远定格在这片高天厚土的宝贵生命相比,我们所做的又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知恩报恩,恩重如山,我们拿什么来回报这片土地和英灵们?惟有感恩于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感恩于各级组织对我们的关心关怀,感恩于当地干部群众的真心帮助和后方亲人们的理解支持,感恩于幸福的新时代,才能无愧于援藏情怀和在祖国高天挥洒的青春。

  “三年援藏路,一生雪域情。”七年援藏,点点滴滴汇聚的是对西藏的情,丝丝缕缕织起的是对西藏的爱。这爱是靠日日夜夜的接力援藏得来的,它承载了我的理想和实践,寄托了我的夙愿和期盼。我永远忘不了党的哺育,西藏对我的培养,忘不了酥油茶带给我的芬芳。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三代戍边人”雪域情深

    戍边西藏,秦永臻处处以杜子金、杜生永为榜样。[详细]
  • 雪 域 秋 语

    碧空朗净,一洗如我澄明的心境。秋的寒意早飘飘然来到了我怀里,不经意间,我的眼中已溢满了秋,我已挥洒不走秋的神韵。[详细]
  • 一片丹心 遍地沙棘

    世纪60年代,人们管隆子河谷一带的人叫“聂巴台来吾秀”,“聂巴”是生活在隆子河谷地带人的俗称,“台来吾秀”的意思是灰尘包裹全身,合起来是满身都是灰尘的人。隆子人自嘲说“聂巴啊台组”,意思是张嘴说声“啊”便从身上掉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