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资讯

“十三五”以来西藏阿里地区重点民生工程为群众幸福“加码”

发布时间:2021-01-06 09:13:00来源: 西藏日报

  “十三五”以来,西藏阿里地委、行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全力推动阿里地区重大项目特别是重点民生工程建设。五年来,阿里地区规划内项目共21类437个,申报总投资457.98亿元,衔接项目总投资363.43亿元。截至目前,已落实项目323个,已开工项目321个,已完工项目317个,规划内项目已经落实资金423.48亿元,完成投资349.1亿元,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阿里冬天不再冷

  过去,说起阿里的冬天,人们无不谈之色变——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0度,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2015年,阿里地区投资17.35亿元,启动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并于2018年实现供暖。目前,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已覆盖狮泉河镇12条主干道,36个供热区,252个单位小区,3200余栋单体建筑,年供暖时间为238天,室内设计温度不低于18℃。

  此外,“十三五”期间,阿里地区措勤、改则、革吉及日土4县也陆续实现了集中供暖,总投资超过11亿元。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的竣工,不仅为当地企业、居民提供了充足、稳定、优质、廉价的采暖热源,让群众告别了寒冷,还极大缓解了狮泉河镇长期缺电的局面,对狮泉河镇电力的发展及改善阿里地区电源布局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狮泉河镇基础设施建设,对促进阿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阿里地区城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江说。

  集中供氧工程:为人民的健康护航

  阿里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含氧量低,缺氧导致的各类疾病成为影响当地干部群众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以来,阿里地委、行署为有效解决高寒缺氧带来的健康问题,于2016年以招商引资的形式与阿里欧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正式启动了高海拔集中供氧工程。

  目前,集中供氧工程总计供氧人数达1.2万余名,制氧厂平均每天不间断生产氧气3450立方米,迄今为止,已安全生产运行4年,同时还引入了高原微压氧舱、便携式微氧舱等设备,为阿里本地干部群众、游客以及过往人员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为降低干部群众购买氧气的花销,阿里地区还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过去,阿里地区充氧购瓶的市场价格标准为40升600元,实施集中供氧工程后,阿里地区面向干部群众推出了氧气卡,通过办卡购买氧气40升仅需240元,花费不到过去的一半。

  “感谢地委、行署,让我们可以安心工作,我一定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阿里的发展添砖加瓦!” 阿里地委宣传部干部葛振青说。

  集中供电工程:万家灯火点亮小康梦

  “十三五”以来,阿里地区切实把农网改造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民心工程”来抓,特别是国网阿里供电公司始终秉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先后实施了投资3.17亿元的三县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11.4亿元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18.9亿元的“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以及通大网电供电工程。

  噶尔县狮泉河镇加木村原支部书记次仁白姆对阿里地区近年来电力事业的发展颇有感触。曾经,她和全村群众仅靠着小型户用太阳能设备发电,天气晴朗的时候也只能用上2、3个小时的电,不敢使用冰箱等需要长期供电的家电。现在,这些都成为了历史。

  “我们村现在的电可稳定了,一个月都停不了一次,家家户户不仅用上了冰箱,甚至还有大功率的电灶。”次仁白姆乐呵呵地说。

  此外,农网改造工程还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转移就业、致富增收。仅“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就累计使用当地农民工5.5万余人,带动群众增收1780.62万元。

  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的旺布扎西是一名装载机司机,在2019年启动的“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中,他到工地干活5个月,每个月收入3万余元,总收入达到了15万元。

  “我足不出乡就挣到了这么多钱,全家人都很高兴,参加这个工程也是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干活的时候特别带劲。”旺布扎西说。

  目前,全地区供电可靠率已达到99.074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这片高亢的土地上,万家灯火与美丽星空交相辉映的美好蓝图已跃然纸上。

  “‘十三五’以来,阿里地区大力实施了狮泉河镇热电联产、藏中电网联网工程、4县集中供暖、6县地下综合管廊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干部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阿里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阿里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次仁杰阿说。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