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春
春,必然是绿满枝头,花开芬芳,春风拂面还略有寒意,却带来了绵软温润的气息。那萌芽的枝叶花草,那蕴藏了一个冬天而迎风招展的花朵,还有那湖面破冰的第一声,皆是春的序曲。春是大地的宠儿,在风轻云淡的日子,惬意地欣赏名家笔下的春,亦是人生一大享受。
小学时就对朱自清先生的《春》熟读背诵。那轻快的旋律,活泼的语言,分外生动的画面至今是优秀的典范。先生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字里行间,都透着春的柔美气息,没有过多的修饰、华丽的语言,却处处透露着春的信息。仿佛是大地苏醒了,人们也苏醒了,正以饱满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鲁迅先生看着不苟言笑,严肃认真。但对春也是情有独钟,先生写道:“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先生也有一颗童心,春二月,故乡是放风筝的时节,思念以往欣赏到的风筝,细细品味着春的礼物。流年再逝去,也会有春的风姿留存在心底。
记得第一次读了这篇文章,就缠着父亲为我做一个风筝,也要嫩蓝色,也要蜈蚣图形。让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仰望在小山头高高升起的风筝,年少的我还一脸得意,仿佛是先生笔下的风筝少年。
季羡林先生写的《春满燕园》也是令人难忘:“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真是绿意荡漾,绿是生命的象征。春伊始,绿盈满,比花更早接近春。浓绿,淡绿,甚至还可能会有浅绿,点缀着,迎接着,喜悦地迎接大地春的使者。
迟子建说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极寒冷,冰天雪地,遇到了春,缓缓地融化,一点一点地沉静而缓慢,且坚定地让冰雪退去,使花草抽芽,百花盛开,于是,一点一点化开的春便有了风情韵味。
年年皆有春至,寒冬过后的春给大地带来生机盎然。嗅着春的气息,欣赏着名家笔下的春也算是人间值得。时光作渡,眉目成书,春不会辜负对它温柔以待的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