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之名致敬城市工匠
搭脚手架、搬木料、砌墙板……堆龙德庆区一工地施工现场的工人们辛勤地忙碌着,泥头车、挖机等施工车辆来回穿梭,焊接声、切割声此起彼伏,与机器轰鸣声交织,演奏着热烈的劳动者之歌。54岁的刘建平干脆利落地扎着钢筋,初次见面,一身工装的刘建平显得很干练。他感慨这些年建筑行业的变化,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图 记者 谭瑞华
背井离乡
独自来到拉萨打拼
25日上午,记者走进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处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着。他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紧张有序地推进项目建设。“为了这个工程,大伙儿主动放弃节假日,加班加点想把工程又快又好地干完。”建筑工人刘建平告诉记者。
来自四川邻水的刘建平,在拉萨从事建筑行业已经有12个年头了。2011年,刘建平独自一人来到拉萨,希望谋得一份薪资不错的工作。面对完全陌生的城市,高反带来的身体不适也曾让他打过退堂鼓,但是家庭的责任让他坚持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刘建平在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
“当时我儿子才上高中,学习成绩挺好的,考上大学的话又是一笔费用,我爱人身体又不好,长期在家照顾孩子,没有收入,我得担起家庭的重任,苦点累点都没关系。”刘建平说。
十年如一日
踏踏实实做工程
说起工作日常,刘建平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我每天早上8点去工地,中午赶紧吃完午饭,然后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有时遇到赶工期,会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刘建平告诉记者。
“现在天气还好,没有夏天那么热,干起活来人也挺精神的。”刘建平一边说一边加固钢筋。
每年除了冬季停工回家过年外,他一直都在西藏打拼。这么多年里,他参与过西藏大大小小的项目工程、惠民工程。“时间过得真快,西藏的发展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谈起近些年西藏的发展变化,刘建平感叹道。
听记者说建筑工人被称为城市工匠,刘建平腼腆地说,自己没有读过太多书,不会说什么漂亮话,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既然认准了建筑行业就得踏踏实实做。“看着那些高楼大厦、医院、学校一层一层建起来、成型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刘建平告诉记者。
发挥余热
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如今,刘建平一家定居拉萨,妻子在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儿子儿媳也在拉萨工作,一家人生活得幸福美满。“现在我儿子已经成家立业了,虽然家里人也心疼我,不让我再干这份工作,但我自己闲不住,想尽自己的能力为他们减轻负担。”刘建平说,现在建筑行业有了不少自动切割机之类的新设备,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压力,活也好干了许多。
“等抱上孙子后,我就不干了,就帮着带带孙子,让孩子们也能安心上班。”刘建平笑着说。
脸上的灰,遮不住心里的光。正是一个个和刘建平一样坚守在平凡岗位上的建设者,用默默奉献、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凝聚起照亮风雨征程的璀璨光芒,用一腔热血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让城市日新月异,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美好。他们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诠释着建筑工人的精神,用劳动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都值得我们致敬!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工匠”获得者久米次成:“让古籍成为更多人的良师益友”
做好传承,是我们对古籍保护事业最高的敬仰。[详细] -
6人荣获2022年度“西藏工匠”称号
“西藏工匠”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在自治区引起广泛关注。[详细] -
中国“藏画之乡”里的非遗工匠:用心画每一笔,但更慎于动笔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热贡唐卡鉴定专家,提起西合道,他在热贡艺术领域赫赫有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