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文化 > 藏学

通讯:西藏古籍普查10年记

赵朗 发布时间:2019-08-01 09:41:00来源: 中国新闻网

  解开经书扣,打开护经板,翻卷包裹经书的黄色绸布,一函19世纪的手写本《甘珠尔经》呈现在眼前,暗黑色的蓝靛纸更显古朴,用金汁、银汁书写的藏文跃然纸上,字迹瘦劲、隽秀。

  31日,罗布林卡准增颇章二楼的佛殿内,4名工作人员分工有序,细致地翻阅着每一页经书,将尺寸、重量、题记、缺页、破损、虫蛀等古籍的详细信息一一登记在册。


资料图: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藏文古籍录入。中新社发 李林 摄

  今年,罗布林卡新一阶段的古籍普查登记和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开展数月,这两项重要工作由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与罗布林卡管理处合作进行。

  西藏保存着大量藏文古籍,收藏单位主要以寺院为主,现存世藏文古籍总数约占中国的三分之二,全区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自2009年启动。

  作为罗布林卡古籍普查的重要参与者,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古籍保护部副主任才洛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西藏古籍普查登记已有10年,中央和西藏先后投入1031.72万元人民币普查资金。目前,西藏7市地的普查已经接近尾声,已知存有古籍的1600余个场所(包括修行洞在内)中,已完成了1200余个,普查登记超过1.3万函,像布达拉宫、萨迦寺、哲蚌寺等重点古籍保护单位仍有大量古籍待普查。

  “普查中,孤本、善本不在少数,这让我们非常兴奋。”他说,截至目前,西藏先后有217部(291函)珍贵古籍入选中国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西藏普查中,古籍基本上以藏文为主。才洛表示,2012年,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在西藏阿里的托林寺发现了一函特殊古籍,这也是迄今为止,西藏古籍普查发现的唯一一函蒙文古籍,年代约在17世纪左右,内容记录了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历史信息,但是暂无法考证蒙文古籍的“身世”。

  从香火旺盛的大寺院到鲜有人问津的修行洞,从城市到偏远乡镇,才洛去到过很多地方,对当时的古籍保存状况有欣慰,亦有惋惜。

  他认为,愈是极具规模的寺庙,古籍保护相对完好,而偏远地区的古籍便没有那么幸运,尤其在西藏部分边境线上,古籍流失严重。另外,在一些遗址废墟中,残存古籍保护堪忧。

  此前,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对山南市隆子县的白嘎寺进行普查,在主殿原址角落发现大量破损的古籍。于是,工作人员将其收集。

  才洛表示:“古籍普查登记一直遵循就地保护的原则,然而这部分古籍破损严重,且体量大,我们便与白嘎寺签订了转移修复协议,随后启动了7000多叶破损古籍的修复工作,目前已修复完成近2000叶。”

  他提到,当时普查对白嘎寺237函、3万余叶的珍贵古籍文献进行了整理、建档和拍摄书影等工作,对珍贵古籍文献进行了全文数字化数据制作。

  西藏古籍普查工作启动晚于内地,保存不似内地集中,很多普查点道路崎岖,生活条件简陋,在存量大的地方甚至需要呆上1个多月。这在才洛看来只是日常工作,让他在意的是,专业古籍普查人员严重缺乏。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作为担负西藏全区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单位,专业人员不过5人。10年来,尽管西藏和各市地相关部门做了多次专业培训,但对于海量古籍普查工作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所以才洛希望,更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古籍普查队伍,同时加大力度培养各级的专业普查人员。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