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在察瓦龙有新发现 累积蛱蝶刷新西藏蝴蝶分布记录
累积蛱蝶。图由达娃拍摄
5月4日,西藏蝶类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及蝶类志编研项目组成员在藏东南察瓦龙采集到的各类昆虫中,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蝴蝶。经鉴定,该蝴蝶为累积蛱蝶。据悉,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内外文献均没有记录累积蛱蝶在西藏的分布,可以确定为西藏新分布种。
蝶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和其寄主植物,以及与生态环境、气候等因素,相互依存、协同演化的密切关系。作为昆虫种类中重要的一类物种,蝶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西藏地域辽阔,气候、植被自东南到西北随着海拔的变化而递变。在这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昆虫资源,因而就有了“天然博物馆”的美誉。
业内专家介绍,历史上英国人曾入西藏采集了一些昆虫标本。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科研院所和全国的高校、各级科研院所对西藏进行了多次专项和普查形式的科学考察,填补了许多空白,极大推动了西藏昆虫事业的发展。但作为昆虫重要的组成部分,蝶类一直以来没有进行过有效的系统研究和整理分类。
“在自治区科技厅的支持下,项目组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整理工作,查阅了大量的中外文献和报道,整理出来了《西藏蝶类名录》。第一次全面、系统整理出西藏分布5科208属567种蝶类名录。”西藏蝶类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及蝶类志编研项目主持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分队队长达娃介绍。
5月4日,科考还在继续。从墨脱到察瓦龙,一路上的收获随着时间推移而累加,对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考农牧昆虫科考分队春季野外科考队的成员们来说,所能期待的也越来越多了。
而这一天的发现,或许对于西藏蝶类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及蝶类志编研有了更大的意义。因为,项目组成员在藏东南察瓦龙采集到的各类昆虫中,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蝴蝶。
经鉴定,该蝴蝶为累积蛱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内外文献均没有记录累积蛱蝶在西藏的分布,可以确定为西藏新分布种。”达娃说,“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其他昆虫。不过这还需回到实验室才能完成鉴定,进而作出是否为新种的结论。”
对于这一发现,达娃喜出望外。他表示:“西藏蝶类的新分布种的发现,意义重大。不仅仅为物种的发现新分布,同时对西藏生物多样性和蝶类对西藏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难得的观测变化之材料。我们相信,随着野外科学考察的深入,必将有更多的新发现,为人类认识西藏的自然环境和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依据。”
当看到累积蛱蝶所在生境很完整时,科考队一行非常开心。不过,担心也随之而来。他们担心万一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对生态造成破坏。“希望,有一天这里能成为保护区,让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加有利的保护。”这是达娃的心声,也是当地老百姓的心声。
一路科考,也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鼎力相助。“工作时,老百姓们都会来帮忙,这让我们越发觉得这份工作非常有意义。”达娃说,“和当地老百姓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非常注重环保,也希望能在自己的家乡有一个保护区,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加强青藏高原环境保护力度守护好世界最后一方净土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第三极”之称,平均海拔4000 米以上,面积260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其地质、地形、气候、生物等呈多样分布。 [详细] -
科学家发现亚洲最古老沙鸡化石 揭示600万年前青藏高原生态
记者5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科学家团队在临夏盆地中新世晚期地层发现一件距今约600万至900万年的沙鸡化石。[详细] -
科学家首次系统测得可可西里主要湖泊水深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牵头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变及气候变化响应科考分队对可可西里地区的主要湖泊进行了系统科学考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