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集天下之善心 谋三江之福祉 奋力开创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0-06-01 09:47:00来源: 青海日报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收官和正式建园的关键之年,本报记者近日专访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邓本太,就基金会如何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职能作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热点问题作了采访。

  记者:请问基金会在做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同时,以哪些务实举措助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农牧区和谐发展?

  邓本太:近二十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三江源从省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到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从生态保护建设的两期大项目启动到各类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可以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走过了非凡经历,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取得了丰硕成就,三江源生态整体得到改善。

  作为全省唯一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而设立的公募基金组织,我们始终把为三江源生态安全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服务作为工作中心,基本做到了紧跟形势,服务大局,寻找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为三江源保护贡献力量。在广募资金支持生态保护建设事业,宣传和保护中华水塔极地,助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促进农牧区和谐发展推动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实效。

  2019年全年已募集资金近3000万元,其中饮水思源活动公益晚会募集资金925万元,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定向捐助资金1900多万元,创下了基金会年度募资新纪录。近年来,基金会确定了“凝聚社会力量,支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宗旨,努力寻找自己的方位,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这也是基金会的价值所在。

  因此,经过长期探索和研究,我们确定了“442211”工作模式,实施了生态小区及生态村建设项目、关爱三江源妇女健康行动和传统文化保护项目,策划开展了“饮水思源·探秘三江源”活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长江源科考活动和生态体验活动等公益活动。

  在加强《三江源生态》杂志和基金会网站平台建设基础上,我们加大与媒体合作,持续为三江源生态保护扩大宣传,且还以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基地建设和玛可河野生动物监测建设为生态科研夯实基础,并开创首个生态班为生态保护储备人才。

  记者:2020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建园之年,请问基金会将如何坚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全力抓好试点攻坚工作,为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添砖加瓦?

  邓本太:如期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事关顺利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全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升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引领带动效应。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大局,深入实施“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总体要求,立足极地“中华水塔”保护,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围绕基金会“442211”总部署,加大募资力度,强化品牌宣传和项目管理,以扎实的工作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贡献力量。

  一是强品牌,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三江源品牌效应,继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基金会品牌宣传年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三江源生态、支持三江源保护、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扩影响,做强四大公益活动。在目前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打造品牌效应,开展促进三江源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活动,全力推进“饮水思源”公益活动,举办科学论坛和三江源科学考察研究活动,在建立国家公园示范省进程中发挥基金会应尽职责。

  三是求实效,打造标志性公益项目。精耕细作公益项目,将每一个品牌做得上档次有水平,年年有新亮点。推进年度公益项目落地结果,实施生态小区和生态村建设,完善和扩大关爱三江源妇女健康项目覆盖范围,在促进三江源地区全面建成小康进程中为政府拾遗补缺。

  记者:以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为契机,请问将为基金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邓本太:三江源是青海的三江源,同时它又是世界生态地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随着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顺利设立,将会为基金会在推进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提出一些新的课题,在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和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工作中孕育更多机会。

  为更好配合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我们将用创新思路引领工作全局,集天下之善心,谋三江源之福祉,凝聚社会力量,助力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

  最近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主办第二届“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就是突出第三极和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国家“第三极”新发展战略和青藏高原二次科考等国家战略,结合三江源生态保护实际开展研究、交流和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论坛作为基金会主要公益活动之一,就是要结合青海实际,利用基金会公开、透明的大平台优势,突出国家公园建设和三江源生态保护的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成为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的重要桥梁,成为交流各方经验和信息、总结各类实践和典型案例、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扎扎实实推进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研究,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贡献力量。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