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生态

云南怒江州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实现共赢

蒋朝晖 发布时间:2020-06-28 09:04:00来源: 中国环境报

  近年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变地理劣势为资源优势,让绿水青山助力脱贫攻坚,努力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当前,怒江州各族人民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整体脱贫的巨大跨越,蓝天、碧水、青山让怒江州成为云南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坚持生态优先,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实现共赢

  据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介绍,怒江州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人口多,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党的十八大以来,怒江州结合实际,坚持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并重,努力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走出了一条怒江实践之路。

  怒江州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两江”流域生态修复和“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定》《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行动方案》。通过群众搬迁下山,生态修复上山,让群众摆脱贫困,让原居住地生态脆弱区得以休养生息。实施“以电代柴”项目,培育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生活理念。从贫困群众中选聘生态护林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生态脱贫。实施“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推进怒江、澜沧江两岸生态修复治理。扎实推进“怒江花谷”生态建设,把退耕还林、陡坡地生态治理、产业扶贫等有机结合起来一起抓实抓细。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扶贫,怒江州各族群众告别了“靠山吃山”、陡坡耕作、毁林开荒等传统的农耕生存方式,用电磁炉、液化灶替代了柴火,逐步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现在,乡里更加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守护好绿色边疆。乡亲们在发展中尝到了保护生态的‘甜头’,参与巡山护边、举报破坏生态行为更加积极主动。”贡山县独龙江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孔玉才说。

  2019年,怒江州新增国家级公益林202万亩,完成陡坡地生态治理等营造林20.4万亩;六库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全州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Ⅱ类标准,饮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为100%;全州境内主要河流怒江、澜沧江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独龙江监测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100%。

  截至2019年末,怒江州累计脱贫22.3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6.24%下降到10.09%,独龙族、普米族实现整族脱贫,169个贫困村出列,贡山县脱贫“摘帽”。经动态监测,目前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达到退出标准,可以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如今,绿色已成为新时代怒江最显著的底色。随着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怒江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天更蓝了,全州森林覆盖率达78.08%,居全省第二位。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贡山县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州创建正在开展现场核实。

  走好“三条路”,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怒江州98%以上的土地是高山峡谷,这是发展的劣势,但拥有着78.08%的森林覆盖率和良好的自然资源,这恰恰成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利用生态资源实施生态扶贫是怒江脱贫攻坚必然的选择。”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吕超说:“2019年底,全州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近3000元,占到了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近年来,怒江州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着力走好实施生态补偿实现护绿增收、开展生态修复实现造绿增收、发展生态产业实现借绿增收“三条路”,加速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在实施生态补偿方面,怒江州把生态护林员作为实施生态扶贫的重要抓手,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参加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管护,实现生态得保护、贫困群众得增收。福贡县子里甲乡子里甲村农户木付迪,2016年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在管护好森林的前提下,带头发展林下种养业,全家5口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25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2000多元,真正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通过开展生态修复,怒江州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增收脱贫的过程。近年来,怒江州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和陡坡地生态治理56万亩,惠及11.33万贫困人口,补助期内人均增收3000多元;推进怒江、澜沧江两岸生态修复治理,组建了185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让2.05万贫困人口通过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就地实现劳务收入。

  在发展生态产业上,怒江州全面打造以核桃、漆树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以花椒、草果为代表的绿色香料产业;以重楼、云黄连等为主的林下产业。目前,全州已形成近380万亩生态产业,“四山夹三江”的怒江莽莽群山已经变成“金山银山”,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2019年,独龙江乡草果产值1110万元,户均增收达9674元。

  怒江州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杨建梅表示,通过先行先试,怒江州逐渐探索出以“扶贫车间+科普基地+护鸟协会+农户”的生态旅游、“景区运营+合作社+非遗工坊+农户”的乡村旅游等旅游扶贫新模式,既让当地群众分享到旅游发展的红利,传承民族文化,又保护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绿水青山。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